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01 13: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级别
国家级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观摩课
单位
执教人
万 波
年级
六年级
课型
设计·应用 欣赏与评述
教材
分析
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本课选取了以家乡辽宁抚顺特有的满族剪纸为基础,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让学生了解剪纸中蕴藏的剪纸语言符号。用传统剪纸技艺彰显时代风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剪纸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剪纸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剪纸技巧。这个阶段的孩子头脑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探索意识强烈,创造欲强,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启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本课教学重、难点。也有少数同学胆子小不敢动手尝试,担心自己剪不好等。在最初的的教学中我会讲有关剪纸的一些基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了解剪纸,让他们对剪纸有想去尝试的愿望,再有浅入深提高难度。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 双基目标:通过欣赏满族剪纸作品,感受满族剪纸粗矿、自由、活泼的表现风格。了解剪纸作品中蕴藏的语言符号、常见的排列方式及在剪纸作品中运用。掌握基本的剪纸创作方法,选择喜欢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地创作。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创作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满族剪纸,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热爱民间剪纸文化。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家乡抚顺满族剪纸,了解剪纸艺术的表现技法与特点。认识剪纸作品中的语言符号及它们在剪纸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初步了解怎样欣赏剪纸作品。
难点
? 教学难点: 对剪纸符号及不同排列方式在剪纸作品中的合理运用。??????
教学
方法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师生交流讨论法等
学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探究法、实践操作等。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剪纸作品、学生用纸,剪纸的基本步骤及设计的剪纸图样等。 2、学生准备:剪刀。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一.
激趣导入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检查用具准备准备课。
同学们,老师只剪一剪就能剪出一个中国传统的图形。问:你 们信吗?
生:做好课前准备。
生:不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分钟
二.
出示课题讲授新知
(10)分钟
三.
教师演示把握重点
4分钟

学生课堂练
15分钟
五.作品展示介绍评述
4分钟
六.
学习拓展
4分钟
师:一剪剪出一个中国结,问:看出来是什么图形了吗?一齐说。
这就是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中国结。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今天,老师也要带着大家一同走进这《古老的记忆——剪纸》,揭示课题。
问:你们都在哪儿见过剪纸?
师:请学生欣赏老师家乡的满族剪纸。了解满族剪纸的创作题材、风格,独特的剪 纸技法。通过观察《百财》这幅剪纸,引导学生找到剪纸作品中常见的语言符号(月牙纹、水滴纹、柳叶纹,锯齿纹)。
通过欣赏剪纸作品。尝试从中找到发现它们的排列方式及在作品中的运用。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顺序排列、向心式排列、扇形排列,旋转排列等常见的排列方式。一同来欣赏其它常见的一些语言符号。
? 教师利用实物展台演示剪“满族小格格”的方法步骤,讲解剪纸基本技法,剪纸符号的排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步骤: 第一步:利用对称形的方法折纸。 第二步:剪外形。
第三步:装饰。
这样,满族特色的小格格就剪好了。请同学们也来试试看!
创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进行大胆创作,也可以借助智慧锦囊辅助创作。
2、注意用剪安全,还要保持室内卫生。
自由创作
1.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发现并强调示范同学们在练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发现并介绍个别同学的技巧方法。
3.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
1说一说你剪的作品,评价一下你喜欢的剪纸作品。
2各种评价方式并存:互评、自评、师评?
教师介绍其它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最后向大家介绍本校的雷锋剪纸。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老师得QQ,课后,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剪纸,相信大家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双手去创造,用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创作出更加美丽的剪纸作品。下课。
生:中国结
生:注意听
生:过年时妈妈买的福字,贴在了大门上等。
生:认真欣赏大屏幕中的形式不同的满族剪纸的作品。
生:找到了水滴纹、柳叶纹、月牙纹,锯齿纹。
生:认真观看教师演示。
生: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课堂剪纸练习,装裱作品。展示作品。

同学互评、自评法。听教师评述展示。
学生注意听学生评价。
学生认真欣赏
让学生对剪纸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让学生们对剪纸独有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想象。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学生会在欣赏,讨论中认识到更多剪纸语言符号。 学生能在作品中体它们不同的排列方式,及剪出的不同效果
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运用课上学习方法剪出更多剪纸作品。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剪纸语言符号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 探索”、“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内容。
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本课选取了以家乡辽宁抚顺特有的满族剪纸为基础,体现了本地域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极具生活情趣。让学生了解剪纸特点以及剪纸中蕴藏的构成剪纸艺术的语言符号。小学阶段通过《对称的美》、《双胞胎》、等课的学习,学生对剪团花、折剪剪纸、单剪剪纸等形式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本课以剪中国结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喜爱。通过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再展示满族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使他们看到满族剪纸特有的魅力。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剪纸、剪纸的语言符号及语言符号通过不同的排列而剪出的不同形象。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剪纸文化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激发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欣赏抚顺满族剪纸,了解抚顺满族剪纸的表现风格及特殊的技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应会:了解基本剪纸语言符号,结合剪“满族格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几种剪纸符号来了解它们不同的排列方式。怎样合理的利用在剪纸作品中。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从而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家乡抚顺满族剪纸的初步了解,了解剪纸艺术的表现技法与特点。学会欣赏剪纸作品,了解构成剪纸的基本元素及不同符号形式多样的排列方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难点:对剪纸符号的掌握及对多种多样排列方式了解。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师生交流讨论法等
学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探究法、实践操作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剪纸作品、学生用纸,剪纸的基本步骤及设计的剪纸图样等。
学生准备:剪刀。
课时:1课时
二、说学生:
通过六年的美术学习,学生以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但要想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还需结合文化情境挖掘作品的内涵,体会我国传统文化剪纸中蕴含的构成剪纸元素。从而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主导思想是体现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欣赏”和“体验”、涵养人文精神、关注文化与生活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才能让他们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以一剪剪出中国传统图形中国结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神奇之处。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2.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突出以下教学重点:
(1)课件出示:抚顺满族特色剪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感受抚顺的满族剪纸在表现内容、结构上、技法上不同的特点,感知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感悟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2)出示课件:纵向梳理剪纸知识脉络,介绍剪纸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及它们都适合表现在哪些方面。(例举):
剪纸语言符号 排列方式
水滴纹 向心式排列 扇形排列
月牙纹 波浪式排列 旋转排列
柳叶纹 旋转排列 扇形排列
锯齿纹 花瓣锯齿纹 短锯齿 长锯齿
3.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从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远比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要深刻的多。大胆尝试中的“失败”比墨守陈规中的“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突破教学难点:
(1)教师以实物展台演示示范作品《满族小格格》,从折纸、构思外形、剪外形(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从旗头、头、胳膊、长裙,到花盆底鞋子。)装饰人物(装饰旗头,长裙,及利用我们满族最有特色的香头烫出点、线特殊手法来装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步骤。再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2)小组学习:通过观察剪纸作品,互相交流在作品中找到的基本图形。在欣赏剪纸作品时,讨论、交流自己找到的语言符号及它们在剪纸作品中不同的排列方式,都适合使用在哪。
(3)大胆尝试: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三种创作方式中,任选一种自己喜爱的方式,大胆尝试创作剪纸作品。
4.立足本地域剪纸特色,发展审美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剪纸”也正因为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开得如此鲜活。拓展学习中,通过欣赏其它省份有特色的剪纸作品,及本校的“雷锋剪纸”,让学生看到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
通过欣赏了解满族的剪纸特点,通过观察找到构成剪纸的基本元素——剪纸的语言符号。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发现语言符号在剪纸作品中的排列方式及它们的应用。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提升思维的敏锐性,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能力培养: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胆实践中,提升思维的洞察力与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
五.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一)激情导趣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使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导课时我利用剪中国结的小技巧,一剪剪出一个中国节的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对剪纸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引出课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二).欣赏体验
介绍教师家乡的满族剪纸,感受满族剪纸粗矿、自由、活泼的表现风格。了解剪纸作品中蕴藏的语言符号。
(三)、大胆尝试,发现问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剪纸作品,小组讨论、探究,找到剪纸的语言符号。看看它们在剪纸作品中都是怎样排列的,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又能剪出什么形象。
(2)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剪纸符号的排列方式。
(四)、直观演示,加深记忆
教师用实物投影以进行范例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加上学生对方法步骤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五).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独立尝试制作,教师提供三种创作方式供学生选择,第一种可以独立创作剪纸作品,第二种可以在剪好外形的基础上添加剪纸符号,第三种是选择设计好剪纸直接剪。在创作过程中如果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教师提供的智慧锦囊。锦囊里有折纸的方法,剪语言符号的方法及它们不同的排列方式。
(六)、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教师选择部分较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并同时兼顾一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找出其作品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并提高其对剪纸的兴趣。
1说一说你剪的作品,评价一下你喜欢的剪纸作品。
2各种评价方式并存:互评、自评、师评?
(七)、创新制作,拓展延伸
1、首先通过欣赏其它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让学生看到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了新感觉、新思维、新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欣赏老师所在学校的“雷锋剪纸作品”感受剪纸技艺的传承,在校园开花结果,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教师鼓励学生,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双手去创造,一定可以创作出更加精美的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