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未来的成功从今天开始
高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向分析》
编辑:李锡庆 日期 08.11.13
一【课标要求】------------启航要有明确的指示灯,让我们点燃它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09定位】————终点明确航程顺利,让我们共同动起来找准终点。
年份 考点
2008 山地垂直自然带
2007 资源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2006 高山林线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特性
2005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04 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本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与简图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备考中
1、重点复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的主要类型,陆地地域分异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非地带性因素。
2、通过不同地区间气候类型、特征的差异,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差异,推导出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特征的结论。
三【知识呈现】———系统的知识网络是减轻负担的法宝。
①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制约
1.整体性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如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下游“地上河”
名称及分布模式图
2.差异性 自然带
分布规律及如何分析应用
四【考向突破】————启航后我们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让我们在此共同探讨。
1、分析自然要素的整体性。(注意两层含义)
(1)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
例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考向分析:
2、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例2.读北半球某自然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9—10题。
9.该自然带是 ( D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10.形成该森林自赤道向两极分布高度逐渐
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B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考向分析:
3、雪线的分析
例3.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B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5.依图示资料可知 ( A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考向分析:
4、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例4.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5-17题。
15.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D )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16.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
A.海陆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考向分析:
四【限时训练】10分钟————用时的多少体现技术的熟练,让我们一展身手吧!
1.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侯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物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它是把祁连山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读图回答2—3题。
2.祁连山冰川的分布 ( )
A.北多南少 B.南多北少
C.阳坡多,阴坡少 D.背风坡多,迎风坡少
3.东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条数相当,但面积差异显著。( )
因为东部比西部
A.日照时间更长
B.降水总量更多
C.太阳辐射更强
D.蒸发强度更大
4.读下图回答:
(1)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 (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2)自然带A→B的变化,
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
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3)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
五【日作业】15分钟————终点就在眼前,能否到达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础作业)图2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C
A.1与5 B.1与6 C.3与5 D.3与6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05年5月22日成功登顶。回答3~6题。
3. 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
A. 大量冰雪融化 B. 泥石流爆发 C. 强对流天气 D. 强紫外线辐射
4. 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
A. 白昼略长 B. 黑夜略长 C. 自转线速度略小 D. 自转角速度略大
5. 导致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化的是( )
A. 地面沉降 B. 地壳运动 C. 变质作用 D. 海平面升降
6. 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
A. 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 D. 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草原带
读右图。回答7-9题
7.从图中看,划分热带和温带、温带和寒带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是
A.15°C和5°C B.18°C和4°C C.5°C和-5°C D.25°C和lO°C
8.从图中看森林分布的极限条件,
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是
A.>0°C,1000mm B.>-6°C,>400mm C.>-8°C,>400mm D.>17°C,>800mm
9.在年平均气温20°C的条件下,若降水量小于300mm,植被应是
A.半沙漠
B.多刺灌木
C.草地
D.林地
(拓展作业)
10.根据图lO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1)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 请列举两
例。(4分)
(2)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 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六【课后反馈】————技术故障是阻力,现在消灭是动力,让我们化阻力为动力。
本节内容还存在那些疑惑;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七【预习内容】————有备而战,百战百胜,让我们做个有心人。
做选择题时可以用的方法有:
1、比较法
2、反证法
3、排除法
4、图解法
5、辅助线法
6、特殊值法
7、逆推法
限时训练: B A B
65.ACD
66.纬度 水分
67.AC 热带种植园农业
作业:A C C A B D
36.(26分)
(1)
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气温比东部高 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 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1,3,5
对本部分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纸条告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