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1 14: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中国民族人口及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人口及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哈尔滨市第一三〇中学校
张磊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1)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1)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代中央政权都设立各种机构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如汉朝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元朝在今台湾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历代中央政权也注意尊重和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习俗和制度,有别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管理方式。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2)政治依据: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辽国是契丹族贵族建立的、金国是女真族贵族建立的、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的
这些王朝对于中国疆域的开拓、文明的传承、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藏高原地区是藏、羌等民族最先开发的,
西南地区是彝、白等民族最先开发的,
东北地区是满、鄂伦春等民族的祖先最先开发的,
蒙古草原是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先后开发的,
台湾岛是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最先开发的……
这些少数民族都对中华大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在文学、音乐、舞蹈、医药方面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裕谦
(蒙古族)
陈连升
(土家族)
海龄
(满族)
左宝贵(回族)
鸦片战争中牺牲的少数民族将领
甲午中日战争
中牺牲的
少数民族将领
近代少数民族英雄
近代少数民族英雄
左宗棠击败阿古柏分裂势力、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日本割占台湾后,生活在台湾的高山族和汉族人民一起,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等许多少数民族抗日力量参与到抗战当中。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3)现实依据: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什么?
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需要设置什么机构?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有什么权利?
在自治区域内,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确立过程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被写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确立过程
第三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确立过程
序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专门法律的保障。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
地方名称 层级 数量
自治区 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自治州 区、市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单位
自治县(旗) 县一级民族自治地方,县一级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地方
总计
5
30
120
155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自治地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 建立时间 首府 第一届自治区政府主席 现任自治区
政府主席
内蒙古
自治区 1947 呼和浩特 乌兰夫
(蒙古族) 布小林
(蒙古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乌鲁木齐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雪克来提·扎克尔(维吾尔族)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南宁 韦国清
(壮族) 陈武
(壮族)
宁夏回族
自治区 1958 银川 刘格平
(回族) 咸辉
(回族)
西藏
自治区 1965 拉萨 阿沛·阿旺晋美
(藏族) 齐扎拉
(藏族)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民族发展不平衡
历史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发展历史较短,有的民族明清时期才形成,社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地理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深处内地,交通闭塞;多是高原、荒漠、山地半山地等地区,发展受到限制。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民族发展不平衡
民族 经济状况
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 与汉族地区大体相同
藏族、傣族 农奴制经济
彝族 奴隶制经济
景颇族、佤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 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 有的地方还在使用木器、石器,经济落后,粮食产量很低,人民长期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3)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4)进行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1)政治方面
首先,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
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少数民族保留着奴隶制和农奴制。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大都附属于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任意买卖或当作礼物赠送。
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昔日广大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1)政治方面
第二,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人(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截至2008年,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占9.6%。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1)政治方面
第三,各族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国家机关中发挥作用。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员。
目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经济方面
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大量重点工程。
“一五”计划期间: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东段)、包兰铁路、集二铁路、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60年代:兰新铁路(西段)、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滇藏公路
改革开放:南昆铁路、内昆铁路、南疆铁路、拉萨机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宁夏扬黄灌溉工程、新疆塔里木油田、内蒙古大型煤电基地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经济方面
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大量重点工程。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地区无铁路的历史,成为一条神奇的天路。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经济方面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经济方面
第三,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5040万下降到2017年的1032万,累计减贫40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5%下降到6.9%。
少数民族人口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其中有13个少数民族高于全国71.40岁的平均水平,有7个少数民族高于汉族73.34岁的水平。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经济方面
第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
?少数民族
自治地方 ?数量 比1952年增长
卫生机构 15230个 12倍
床位 38万张 近66倍
卫生技术人员 46万人 近25倍
卫生防疫、专科防治机构 934个 ?
妇幼保健所、站 371个 ?
农村乡卫生院 7234个 ?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卫生医疗数据
(截至2003年底)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3)文化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利用本民族文字传承本民族文化。
中国政府已经帮助13个民族创建了文字,现有22个少数民族在使用28种文字,大约有3000万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统计表
(截至2003年)
出版物
类型 种类数 印数
图书 4787种 5034万册
杂志 205种 781万册
报刊 88种 13130万份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文化方面
第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工作。
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等寺庙、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大批国家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文化方面
第三,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巨大发展。
全国民族文化事业机构 10282个
其中: 艺术表演团体 651个
? 艺术表演场所 191处
? 图书馆 604个
? 群众艺术馆 80个
? 文化馆 643个
? 文化站 6859个
? 博物馆 240个
到2008年底,全国民族文化事业机构达10282个,民族地区每10万人拥有的文化单位数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2)文化方面
第四,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各类学校 83726所
各类专任教师 154.1万人
各类在校学生 2943万人
普通高等院校 167所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 7.7万人
高等学校在校生 123.5万人
民族自治地方学校统计数据
(截至2003年底)
目前,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维吾尔、回、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共同繁荣发展
4、原因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发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民族大团结
学以致用
同学们应该怎么对待少数民族同胞、处理民族关系?
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