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自然数、奇数和偶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自然数、奇数和偶数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2 22: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崇礼区驿马图乡大水泉完全小教师:张鹏飞
认识自然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挂银灯,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
先让学生猜谜语,猜中后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猜中后揭示谜底,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图中的信息。
生:太多了,好多我们看不到。
师:同学们说得对,天上星星太多了,有的我们能看见,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
二、认识自然数
1.介绍自然数的概念:并通过一个星星也看不见,可以用0表示,说明0也是自然数。
师: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像1,2,3,4,5……这样这样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看不见星星吗?
学生可能说阴天的时候,下雨的时候等。如果有学生说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环保教育。
师:一颗星星也看不到,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呢?
生:用0来表示。
师:对,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教师说明: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接着画出数轴,边画边介绍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
3.让学生观察画出的数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了解直线上的箭头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是1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
师: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直线上的箭头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可以无限的延伸。
三、认识奇数,偶数
1.播放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资料片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从资料片和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想一想两个朋友能挨着坐吗?为什么?
生1:能挨着,因为7和8是挨着的数。
生2:不能挨着,因为7号是单号,8号是双号。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参与者身份指出:电影院里的座位是从中间分别向两边开始排列的,一边是单数,一边是双数。所以他们不能挨着。
2.让学生说一说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在交流的基础上说明平时说的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0也是偶数。
学生回答,如果有人说出个位是1、3、5、7、9的数是单数,个位是2、4、6、8、0的数是双数,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双数又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四、尝试应用
1.教师指出生活中经常用到奇数,偶数。接着师生进行报数、分队等活动。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奇数和偶数。
请学生站成一排,像体育课一样报数。提示学生记清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然后进行分组活动,可变换形式进行训练。
2.提出教材中试一试的写数要求,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写出的数列。教师板书出来。
3.观察讨论两组数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判断,重点说明理由。
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强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3.“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观察,然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像这样把若干个小正方形摆成两排,奇数个小正方形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偶数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认 识 自 然 数
奇数:1、3、5、7、9……
偶数:0、2、4、6、8…
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 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
是1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