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河北省巨鹿县新华学校 秦向娟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认识平均数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认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乒乓球、盒子
教学过程:
谈话引课:
同学们喜欢玩乒乓球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乒乓球,并拿出准备好的杯子和里面的乒乓球。
利用学生学生平时喜欢玩的乒乓球开始引入到新课中去。
新授
体会平均数
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个杯子中有几个乒乓球。
师板书出每个杯子中的乒乓球的数量。
提问:要使每个杯子里的乒乓球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让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这些乒乓球集中在一起是12个,把12个平均放到4个杯子里,就是12除以4,得到每个杯子里放3个。
教师按照大家同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并说明:每个杯子里平均放3个,这个“3”叫做平均数。
目的:利用学生“同样多”的操作经验,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的方法和平均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认识平均数
(二)认识平均数
过渡:以前我们学到过哪些数?学生回忆并汇报:整数、小数、分数。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的平均数也特别有用,你们想不想了解它呢?(目的: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介绍并用幻灯片出示学生“投球比赛”的图片。
介绍:四(2)班同学进行了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老师把比赛的结果进行了整理统计,并制作了统计表。
姓名
投中个数
张皓东
9个
贾汝锞
8个
王贺轩
5个
刘子豪
3个
张佳帅
5个
出示男女生的名单和每个人投中的个数记录。
姓名
投中个数
吴佳琪
8个
李紫妍
7个
马宇欣
6个
刘雨晴
7个
师生一起学生观察表格,汇报所了解信息和数据:每个组有几人,每个人投中几个球。
提问:哪组的成绩好?
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教师作为参与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以激励学生全面考虑,最后达成共识:“只有比较男女生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进而引出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提出“求平均数”的要求,学生分组算出男女生的的平均成绩。学生独立求平均数,教师巡视、指导。并分别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上台板演。
教师结合根据学生板演,对算式中的每部分进行分析,说明每组数据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更深刻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观察每组的平均数,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的平均数与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与该组的每个数据的大小都有关系,并且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得出结论:第一组的成绩好。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哪个组成绩好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用“平均成绩”比较的合理性,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初步学会根据平均数描述比较结果。
(过渡)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男女生的成绩,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用处。
求平均数
出示“亮亮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个数统计表”及文字说明,了解亮亮家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提问:你能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吗?
学生独立计算,选择学生上台板演示范,并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提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丢弃塑料袋的事例,以及具体数据,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学生板书的三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即平均数=总数÷份数。以此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过渡)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在哪些地方还用到过平均数?让学生各抒己见,对知识进行横向联想。
课堂巩固
根据学生对平均数利用的理解,进行课堂练习,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1、平均身高:
菲菲、盼盼、军军三人的身高分别如下,你会算他们的平均身高吗?(单位:厘米) 140 135 130
2、平均体重:
小明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小刚班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刚高。( )
3、平均分数:
学校歌咏比赛,满分10分,五位评委们给丫丫打分如下:
(单位:分) 7 6 9 7 6 丫丫最后得到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4、平均深度: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
平均温度:
一周最低温度记录:
周一:10℃ 周二:10 ℃
周三:11 ℃ 周四:12 ℃
周五:12 ℃ 周六:11 ℃
周日:11 ℃
这一周平均最低温度是多少?
平均速度:
高老师平均每分钟能打100个字,可她却说:有一次她一分钟打了130个字。 ( )
爸爸开车平均每分钟行驶60千米,他每小时可能行驶了80千米。( )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