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六节 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六节 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01 14: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节 鸟
一、概述
《鸟》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节内容可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教材首先选择了不同环境下的鸟类图片,将学生带进了鸟的王国,为学生总体认识鸟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借助“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多样的鸟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动能以及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接着教材以家鸽为例,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作出假设,主要运用观察法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过程中,注意探究的逻辑顺序,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和探究。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多方面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鸟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探究活动是本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探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达成爱鸟护鸟的共识。利用视频、声音和模型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鸟的各部分结构。使教学的重、难点简单化、生动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探究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说出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独立完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探究活动;
(2)能自行构建概念图说明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我国鸟类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使学生建立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物学上鸟类有了部分了解,认知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应该来说这是一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这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自主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而初二的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以及课外读物的了解对鸟类的飞行以及基本飞行的特点也有些许认识,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除了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之外,还要加以引导性提问。同时情境导入设定问题“鸟为什么能够飞行,人类如果按上翅膀为什么不能飞行?” 这个问题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课堂兴趣,利于课程开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时间3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及鸟鸣的声音,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引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嫦娥奔月、天外飞仙、腾云驾雾...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做着各种尝试和努力。引导学生思考:鸟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很多人都曾想能像鸟儿那样自由飞翔,依托情境,提出问题:那如果我们人类按上翅膀就能飞行了吗?为什么人类不能飞,而鸟却能展翅高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学生活动:观看大屏幕,思考、倾听
设计意图: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鸟,在悠扬婉转的鸟鸣声和充满生机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鸟类世界,将学生带入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知道关有翅膀是不能满足飞行的需要的,带着这样疑问和探知的欲望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教师明确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目标愉快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时间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展示自学要求及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材30—34页的内容。并用蓝色笔勾画出重点内容,红色笔记录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圈点勾画,找出自己的疑惑,为合作探究做准备。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正确的学习方法,快速浏览教材内容,重点知识圈点勾画等
(四)共同合作、实施探究:(时间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要求及学法指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参照教材探究提示,制定计划,合作探究导学案中的以下几个问题。组长负责将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果汇总到一起,并达成共识,如有疑问可以向其他小组或老师请教,探究结束后,请坐端正示意老师。
1、观察课本第30页几种鸟的图片,完成“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2、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归纳鸟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3、比较分析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推测恒温动物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
4、鸟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使知识点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阅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养成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差异性,小组内分工,使每一名同学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面向全体同学的教学理念。
(五)展示交流、质疑解疑:(时间20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指导及拓展。
学生活动:各小组组长分配好学习任务,选出1名组员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记忆,对有疑惑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或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汇报问题时声音洪亮、语言简洁、站姿优美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体态。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言的价值,从而乐于发言。
活动一:多种多样的鸟
教师活动:展示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观察与思考”进行推测填写表格、完成教材讨论题1、2题。(板书:多种多样的鸟 )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思考并认真观察,填写教材31页的表格,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完成讨论题。通过观察对比各个鸟的喙和足与它们的食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初步归纳鸟在外部形态上的共同特点。教师提示:鸟的喙形状不同,都与其食性相适应。鸟的足特征不同也与其生活相适应。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小组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认知鸟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适应的观点。多媒体辅助教学抓住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
活动二:鸟的主要特征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鸟的外形
教师活动:课前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将其折成纸飞机、给出探究提示,引导学生比较普通纸和折成飞机形状的纸落地的状态。作出“鸟类的飞行与其外形有关”的假设。(板书:外形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选出一名学生做示范活动其他组员共同探究“一张纸和纸飞机落地状态有什么不同”,探究为什么薄纸扔向空中会飘飘悠悠的落到地面,而把改变纸的形状叠成纸飞机就可以飞一段距离。联系鸟类的飞行,得知鸟的飞行与外形有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根据实际生活,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养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态度。
2、鸟的翅膀与羽毛
教师活动:展示鸟的翼和羽毛的图片,展示鸟的活体和模型,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上提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板书: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运用羽毛实物模型,将抽象的结构形象化,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更加直接充分认识羽毛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学生通过观察鸟翼,与其他动物前肢相比,得出鸟的前肢变成翼,通过思考、讨论,自由发言:翼宽阔呈扇形,扇动空气可获得飞行时的动力。正羽,呈浆形,羽轴硬,羽片呈平面,彼此重叠排列。
3、鸟的骨骼和肌肉
教师活动:出示鸟的骨骼模型和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鸟愈合的头骨、口中无齿、骨内部中空。观察胸骨和龙骨突的位置,胸肌的着生部位联想胸肌与飞行的关系。要求学生将胸骨的特点与上面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教师巡视、提示。板书: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中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物,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答案,通过观察对比总结出鸟的骨骼特点。结合鸟全身的肌肉和教材图片,指出胸骨和龙骨突的位置,明确鸟的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运动。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小组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探究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理解鸟类的体形和骨骼肌肉对飞行生活的适应。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鸟的其他特征
鸟的视觉及消化、呼吸、心跳、体温、繁殖
教师活动:指导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鸟的视觉发达;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跳速度快;体温高而恒定;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鸟的其他特征也是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活动:点拔、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鸟的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概念。
活动三:鸟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展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图片,自由发言,说出鸟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言的价值,从而乐于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意识到鸟类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我们应该更好的来保护自然中的鸟类,达成爱鸟护鸟的共识。
(六)课堂小结:(时间2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展示本节学习内容,补充板书。
学生活动:回忆本节所学内容,汇报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外拓展:(时间1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展示问题及要求。
学生活动:结合本节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书写一份“爱鸟护鸟”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体现知行结合的教学理念。
(八)达标检测:(时间5分钟)
1、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都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
A.前肢变成翼 B.胸肌发达  C.身体呈流线型  D.足有四趾
2、家鸽两翼振动的动力来自 ( )
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部肌肉 D.胸部肌肉
3、鸟的主要运动器官是 ( )
A.鳍 B.头 C.翼 D.足
4、鸟类的呼吸器官是( )
A、气囊 B、肺 C、气囊和肺 D、鳃
5、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覆 ,前肢变成 ,有 无 ;用 辅助肺呼吸。
6、鸟的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 、这样的动物我们可以称之为 。
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 ,扩大了动物分布的范围。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