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1 13: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与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1.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3.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有人评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请根据材料一二分析?
鸦片战争后——
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
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③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阶级矛盾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仇视孔子,创拜上帝会
洪秀全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
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特点:
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洪秀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1851)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开始:
金田起义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称号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二、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1.9永安建制
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853.1攻克武昌
1853.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二、定都天京
想一想:洪秀全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做了哪些努力?
1、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进行北伐和西征
二、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实行圣库制度,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二、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实行圣库制度,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甲:哎,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我听说天王只是给我们留点口粮,剩下的全部都要交给国库,再由他天王分配。
乙: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凭啥交上去?那还有谁会卖力干活?
丙:就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清军就杀回来了,还不得把地给收回去?
甲:听说天王要按人口给咱们平分土地?
乙:哦太好了!咱们终于有地可种了!再不用被地主欺负了!
丙:看来这天王真是不错,以后咱们还是跟着天王打仗,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们就能分到更多地了!
革命性
空想性
二、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实行圣库制度,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二、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⑦灭
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三、天京陷落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1.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做了哪些努力?他可以拯救太平天国吗?
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三、天京陷落
洪仁玕
《资政新篇》
2.挽救措施:
a.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b.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表年将领。
陈玉成
李秀成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三、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实行?
a.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c.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三、天京陷落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2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1857—1863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安庆陷落: 1860年,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
李秀成东征失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天京围困: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战略上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三、天京陷落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积极: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评价:
地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消极:虽然受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起义结
果是失败的。
小结
封建压迫西方侵略自然灾害激化阶级矛盾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建号建军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英忠与玕、力挽败局
联合绞杀、天京陷落
颁布纲领,北伐西征
反封反侵,沉重打击
1.《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习题
2.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习题
3.太平军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4.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习题
5.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6.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未得到真正实施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