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Ⅴ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ppt)(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Ⅴ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ppt)(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1-23 20:32:0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怀乡中学高二地理组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GO)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GO)【导读问题】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下面的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活动】图1-1 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图1-2 2003年SARS病毒流行图1-3 某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1-4 某村庄遭遇暴雪 答案: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 :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
故灾害。 灾 害 【随堂练习】 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2005年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叉矶地区的岳麓化工厂一车间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摧毁了车间的厂房,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B.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成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l人,重伤l3人。
C.2004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年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答案:CD【思考活动】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答案: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GO)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GO)【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区域性 ------联系性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周期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阅读】 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探究活动】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图1-6 孟加拉国水灾中的灾民孟加拉国 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l0米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增长,出现洪涝灾害。
水文:该国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河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l0%。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道泛滥,水深可达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海潮:孟加拉湾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思考】 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读图分析】 读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阅读思考】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答案: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探究活动】 1.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
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就是典型的灾害链。再如海底大地震可造成海啸。
【思考活动】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 单位:万人 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分析“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表”,分析:在各种灾害中,哪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课后作业】 分析下列四则案例,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 A.日本神户在1955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矾发生,死亡人数将达l.1万和l.4;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l995年1月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l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l029次,较大的旱灾l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20年出现一次。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米,震中烈度为 IV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参考答案A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B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C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联系性和不可避免性;
D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bye课件44张PPT。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5] 怀乡中学地理组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GO)
二、地质灾害(GO)
三、海洋灾害(GO)
四、生物灾害(GO) 一、气象灾害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哪些是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发生在非洲萨赫勒地区。这次特大干旱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才大体结束,时间长达20年之久。在这20年中,又以1972一l975年、l982--1983年的干旱程度最为严重。这次特大旱灾造成的灾情触目惊心。干旱地区地下水枯竭,河流断流,甚至常年水面面积达25000平方千米的乍得湖也因此缩小了一半。由于缺水,很多地方的牲畜大量死亡。像埃塞俄比亚的牲畜到20世纪70年代初,就损失了90%以上。由于缺水,很多地方粮食颗粒无收。整个埃塞俄比亚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就多达几十万。 阅读【思考活动】 阅读课本第10页材料“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思考: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哪两种类型?
干旱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如何防御干旱造成的危害?分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一)干旱类型土壤缺水→根部缺水空气缺水→水分不足水分收支平衡失调成 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危害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防御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 【思考活动】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①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作风调雨顺。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会发生干旱。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 )
②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旱 ( )
③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
④少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虫害等次生灾害…… ( )答案:①√②×③×④√(二)洪涝灾害洪水灾害:雨涝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思考活动】读图,说一说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三)热带气旋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热带气旋?
2.热带气旋的危害有哪些?
3.世界气象组织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通常将热带气旋分为哪几级?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形成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3.分级:(三)热带气旋【探究活动】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思考从气压状况分析,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还是高压系统? 低压系统。 【随堂练习】 列表比较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的成因、危害、主要分布及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GO)
二、地质灾害(GO)
三、海洋灾害(GO)
四、生物灾害(GO) 二、地质灾害1.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 。 地震【阅读】结合图1-16 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
(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汶川地震(一)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60km 60~300km ﹥300km【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思考】 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探究活动】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答案
1.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九州岛和北海道;
3.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读图分析】 读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探究活动】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答案: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平洋地区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多地震。【阅读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3年12月26日早晨5点28分,伊朗东南部古城巴姆遭受强烈地震袭击。这次地震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万。巴姆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巴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地震摧毁。地震还切断了巴姆的水、电和天然气供应,使成千上万人失去了家园。
(1)伊朗为什么多发地震?
(2)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伊朗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
(2)地震可以摧毁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造成人员伤亡、诱发其他灾害共同影响人类,比如火灾、海啸等。【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第18~19页材料“美国旧金山的地震”,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多地震的原因。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二)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20页内容,填写下表: 【思考】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点拨: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致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GO)
二、地质灾害(GO)
三、海洋灾害(GO)
四、生物灾害(GO) 三、海洋灾害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 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一)风暴潮【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点拨:
(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印度洋海啸(二)海啸 【阅读】
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点拨:
(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三)赤潮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
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思考活动】 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
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
营养化。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GO)
二、地质灾害(GO)
三、海洋灾害(GO)
四、生物灾害(GO) 四、生物灾害 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灾害?
(2)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自主学习1.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人为火源:人们用火不慎引起,分为生产性火源、
非生产性火源、人为纵火几种火源 天然火源:主要有雷击、泥炭自燃、火山爆发、
陨石坠落、滚石火花等 走火途径:各种烧垦烧荒、烧木炭、打靶及爆破、吸烟、
野炊、烧火、照明、雷击火、火山爆发等。 2.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探究活动】 1.你们家乡一带发生过森林火灾吗?如果发生过,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GO)
二、地质灾害(GO)
三、海洋灾害(GO)
四、生物灾害(GO) 再见凤凰风光课件13张PPT。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怀乡中学高二地理组课标: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
然灾害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对自然灾害形成的影响案例1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侵蚀区----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蓄水能力减弱,土壤肥力下降;旱季加剧旱灾;雨季引发山洪。沟谷侵蚀-----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游地区----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掠夺式开发使用)自然灾害(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洪水)生态破坏(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森林枯竭)一、生态破坏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探究 洪峰流量与洪水水位关系及其成因 教材 P24 课后作图从图中分析可知
洪峰流量下降,而洪水水位上升因湖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面积、容积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二、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教材 P25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危害(教材 P26)探究:教材 P26数千海鸥垃圾场觅食 大象在垃圾中觅食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濒临灭绝探究:
教材 P28~29水库会诱发地震水库大坝越高,地震概率越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