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怀乡中学高二地理组为什么98年洪水淹没范围比54年小?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长江防洪体系建设河湖治理平垸行洪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为什么?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1、“三北”防护林的范围、形式及主要作用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3、“三北”防护林的效益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农田、草场、林网化工程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1、历史上的淮河大水(1931至2007年) 2007年淮河大水
??? 继2003年淮河洪水,仅仅相隔3年,2007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安徽省再次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2007年6月19日入梅,7月26日出梅,梅雨期37天,比常年平均多12天。期间安徽省先后有4次明显降雨过程,即6月19一23日、6月29一7月8日、7月13一14日、7月18一23日。
2003年淮河大水
??? 2003 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了持续性洪涝灾害,主要暴雨过程出现在6 月下旬~7 月下旬初。这期间淮河流域先后共有7 次强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6 月22~23 日、6 月24~27 日、6 月29 日~7月3 日、7 月4~7 日、7 月8~11 日、7 月12~13 日、7 月21~22 日。由于降雨时段集中,降雨量大,雨带稳定,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其中最大30 d 降雨发生在6 月22 日8 时~7 月22 日8 时,部分地区降水在400 mm 以上,局部地区达946 mm ,此次降雨为淮河流域自1954 年以来的最大降雨。
1991年淮河洪水
???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公顷,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房196万间。1991年5月21日至7月15日的56天时间内,我国江淮地区发生了两次集中性降雨过程。洪泽湖蒋坝最高水位达14.06米,三河闸最大泄量8450立方米每秒,入江水道金湖最高水位11.69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0.50米。
??? 1975年淮河洪水
??? 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1605.3毫米,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公顷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
??? 1954年淮河洪水
??? 1954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了类似于1931年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安徽灾情最重。据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院1986年计算成果,1954年淮河干流正阳关和洪泽湖中渡以上30天洪量为50年一遇。整个7月份,连云港、徐州、许昌一线以南雨量均超过300mm,雨区主要分布在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淮南山区及洪汝河、沙颍河中下游雨量最大,有4处暴雨中心:史河上游吴店月雨量1265.3mm;淮河王家坝923.8mm;沙颍河支流汾泉河临泉1074.9mm;沱河宿县963mm。
??? 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
??? 该年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份。灾情最重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湘、鄂、赣、浙、苏、鲁、豫、皖8省,农田受淹面积973万公顷,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时8省人口总数的1/4,死亡22万多人。在淮河流域,从6月下旬淮河上游出现暴雨开始,到7月中旬,洪水开始从河南冲入皖北,洪泽湖以上3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了洪泛区。安徽北部受灾最严重的十五个县,有60%的田地被淹。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3、国家治理淮河的几个阶段及做法: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03年以后:修建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4、今后治理淮河的任务: 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和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
②地形: ;
③水系: 。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小麦 水稻 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再见课件13张PPT。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怀乡中学高二地理组一、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
通讯信息技术
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
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等遥感技术地质灾害预报火灾预报气象灾害预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天气预报遥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