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1 19: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要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915年, 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 的号角。《 》杂志社不久迁往北京,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时务报》 D.《国闻报》
4.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5.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 )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6.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木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朝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
①---《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⑤---《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五个派别的代表。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其所代表的派别
② ;③ ;④ 。
(2)②③④⑤所代表的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知识要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与 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 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 ”和“ ”。
8.激进的民主义者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9.“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段话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
A.反对尊孔复古 B.提民主和科学
C.提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0.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鲁迅---《狂人日记 D.胡适---《文学革命论》
1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维续,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
A.继续反封建 B.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13.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此话出自何人之口?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2.A 3.A 4.B 5.B
6.(1)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革命派
(2)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①教亡图存是主要目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7.民主 科学 陈独秀 德先生 赛先生
8. B 9.B 10.D 11.D 12.A 13.C 14.A
15.(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传播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