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少年闰土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少年闰土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1 17: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少年闰土
鲁 迅
会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其一生著作颇丰,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知识链接
《故乡》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本文所节选的部分正是“我”在回乡后,所回忆的幼时故友——闰土的二三事。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词语学习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造句:麦浪滚滚,一望无际,好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竹扁:一种竹制用具,圆形,用以盛装东西。
造句:奶奶正在用竹扁筛米。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
造句:望着窗外的细雨,我无端想
起了那年秋天。
竹扁
伶俐:聪明;灵活。
造句:这孩子很伶俐,深得家中长辈疼爱。
如许:如此,这样。
造句:泉池清如许,只因为源头有汩汩活水。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造句:若赶上潮汛要来的时候,我们就去抓跳鱼儿。
无穷无尽:指没有止境。
造句: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所以
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郑重——(庄重) 允许——(答应)
盼望——(期盼) 熟识——(熟悉)
无端——(无故) 希奇——(稀罕)
伶俐——(机灵)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近义词
郑重——(轻率) 允许——(禁止)
熟识——(生疏) 希奇——(寻常)
伶俐——(笨拙)
反义词
郑重 庄重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不轻率、稳重”的意思。
不同点:“郑重”侧重于态度方面,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庄重”多用来形容人的姿态、举止、言语、容貌等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词语辨析
运用示例:
1.老师非常( )得对我说:“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让父母失望。”
2.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都( )地举手敬礼。

郑重
庄重
整体感知
1.按“记忆”“相知”“相见”“相处”“分别”将课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第二部分(2、3)“我”知道闰土要来“我”家,很高兴。
第三部分(4、5):新年到,“我”见到了闰土。
第四部分(6—16):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
第五部分(17):“我”和闰土分别时依依不舍。
2. “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我”是有钱人家的少爷,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3.闰土是“我”童年生活中的好伙伴,他给“我”讲述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段话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文解读
第一句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一幕有形有色的月夜瓜地景象,为闰土的出场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
第二、三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描写外貌。
“捏”“刺”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猹时的动作有力而迅速。
“扭”“逃”不仅写出了猹的狡猾难刺,也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2)这段话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内容安排在文章的开头?
这段话先写了清幽的月色和美丽的瓜地,再写了英俊勇敢的少年,最后写了狡猾伶俐的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海边瓜地少年刺猎的画面。
这是根据闰土讲的故事展开的想象,是闰土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其中也透露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我” 一想起闰土就会先想到这样一幅画面,所以把这段话放到又章开头,以突出闰土的形象和“我”的向往。
2.学习第2、3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以及之前“我”对他的了解。
(2)第3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写了闰土名字的由来,交代了他会装弶捉鸟的本事,为下文写雪地捕鸟做铺垫。
3.学习第4—16段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写闰土给“我”讲雪天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鱼等趣事,“我”非常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2)第4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写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经常在海边参加劳作,受风吹日晒,身体健康。
“头戴一顶小毡帽”是当时浙江绍兴一代农村孩子的传统装扮。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时的一种风俗,认为在孩子未成年时用圈子套住,孩子就不会死,虽是一种迷信,但这也说明闰土的父母很疼爱他。
(3)第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闰土是从哪些方面给“我”介绍捕鸟的?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闰土讲了捕鸟的时间——下大雪后;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就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
这说明闰土是个聪明能干、富有
经验的捕鸟能手。
(4)怎样理解第10自然段中闰土的简单叙述?


这段话中的两个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段话与课文开篇的那段环境描写呼应。闰土的简单叙述让我们感受到了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难怪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5)如何理解第14自然段中“新鲜事”的意思?这段话透露了“我”怎样的情感?



“新鲜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因为“我”是个生长在高墙大院里的小少爷,从未接触过这些事,所以觉得十分新奇有趣。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6)第1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我”的世界只有“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直接抒发感想的句子。“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同时点明了又章的主题。
(7)学习第17自然段,思考问题: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





写“我”和闰土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和分别后互赠礼物,体现了“我们”对友谊的重视和珍惜。

通过多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多方面的特点
所谓“典型事例”,就是指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事例。人物的特点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多方面特点常常需要通过多个典型事例来表现。

写法借鉴
比如本文就重点选取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四件生活在海边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的事,表现出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特点。
我们在运用多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众多特点时,要做好详略得当的处理,不能面面俱到。动笔前,要认真思考人物有哪些特点,习作中选择要变现的又是哪些特点,他做过哪些事、说过哪些话最能突出他的这些特点。然后选择最能反映其不同特点的内容写下来。
拓展延伸
鲁迅的名言: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
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中心内容吧。
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等方面表现了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的特点。
结构图示
少年闰土
相识
相识原因
相见情景
相处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静态美
动态美
分别
依依不舍
互赠礼物
难过
记忆中看瓜刺猹——怀念
真挚友谊
深深怀念
自由世界
无限向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