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
学习小主人
主备人
审批人
课时安排
1
【学习目标】
1、我能字正腔圆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我能通过自学古诗词《长相思》,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丈灯、聒碎等词语,
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古典诗词的特殊韵味。
3、我能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双色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我会预习】
1、我将古诗读了( )遍并会背,我(是 否)把本首诗的“字词句段篇”中的词语、句子意思、多音字、近反义词读3遍。
2、我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榆( )关 那畔( ) 行( )走 银行( )风一更( )更( )加
3、通过预习我知道《长相思》是一首词。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què)。词的调子名称叫作“词牌”,“长相思”就是词牌名。
4、我认识了纳兰性德:
5、我能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通过诵读我有些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学习过程】
一、【小组合作探究我最棒】
1、我来解题:《长相思》
2、我能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3、我知道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我能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揣摩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1、通过诵读诗句,我知道了《长相思》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融( )与( )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和情景。我还能体会到: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这样画面和情景。
3、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纳兰性德又是巧妙地将情藏于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一颗( )的心。
【当堂巩固学扎实】
我能当堂默写词句并能写出诗词的意思。
—————————
—————————————————
—————————————————
—————————————————
—————————————————
【能力提升】
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我能完成下列作业。
(1)《泊船瓜洲》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 )
(2)《秋思》写的是 (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 )
(3)《长相思》写的是 (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 )
2、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我知道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我能写出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
课后
反思
我这节课做得好的地方:
家长对我不满的地方:
小组对我的评价是:
我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我给自己打星( ) )满分5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