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a)班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青冈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a)班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2 06: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冈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历史试卷(A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敬鬼神而远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5、2010·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9、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1、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1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1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15、中国在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成就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方面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有(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实验科学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6、下图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印刷技术的进步  ②书写工具的改进
③文化传播的需要  ④外国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关于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呈现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市井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宋代书法注重法度和规范
D.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著名书法“四大家”
18、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  )
A.晋、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
19、明清时期,年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
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
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刻书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20、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的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2、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
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
23、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 B.《全汉赋》 C.《全唐诗》 D.《宋词欣赏》
2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5、央视《星光大道》是近两年最红火的综艺节目,是真正的“百姓舞台”。曾经师从京剧大师梅葆玖的李玉刚就是通过《星光大道》成为全国瞩目的明星,其最拿手的节目是代表曲目《贵妃醉酒》。据你理解,李玉刚扮演的是京剧中的(  )
A.生
B.旦
C.净
D.丑
二、材料解析
26、(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6分)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8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夸。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燕南、燕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材料三、四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500年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6分),对此你有何识?
2分
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DC 6—10ADCB A 11—15CADDB 16—20DCBCA 21—25CCDDB
非选择题
26分 (1)孔子。仁;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6分)
(2)王守仁。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8分)
(3)不同点: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4分)共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8分)
27.14分 (1)不同观点: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问题: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6分)
(2)思想主张:材料三、四都认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想。主要原因:明朝中期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冲击。(8分)
28. 10分(1)表现: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3分)
(2))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或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分)。科技能否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