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期中考-七上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项提高】3大类重难点分层集训-尖子生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期中考-七上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项提高】3大类重难点分层集训-尖子生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2 18:26:42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第1章
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处理
各种仪器测量及误差分析
①刻度尺
②温度计
③体温计
④量筒
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

一、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处理
1.有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则和方法①测量思路相同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③ C.②③都是 D.都不是
2.2016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8 日的一个月时间里,宇航员景海鹏、陈东在失重的“天宫二号”里做了种子的萌发、蚕卵的孵化等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实验需要使用相关的仪器,则在“天宫二号”里,下列仪器中不能正常使用的是( )
A.刻度尺 B.托盘天平 C.温度计 D.秒表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 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C.0.5毫米=0.5毫米×1000微米=500微米 D.1.8米=1.8×1000=1800毫米
4.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5.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身高160cm B.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C. 体温大约37℃ D. 身体的体积大约50dm3
6.对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大拇指甲的宽度为 10cm B.洗澡时的水温度接近 70 摄氏度
C.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m3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5min
7.下面各个量,最接近1立方米的是( )
A.教室讲台的体积 B.教室的体积
C.一个乒乓球的体积 D.家里一个月用水量
8.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家里餐桌的高度为80厘米?????B.—个中学生的质量为120千克
C.本试卷的面积为0.5米2??????D.科学课本的长度为40厘米
9.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 9.20cm、9.21cm、9.20cm,则下列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为 9.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mm
C.9.21cm 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10.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 (2)一盒伊利牛奶的体积约为250 ;
(3)一枚硬币的厚度是2.0 ; (4)一间教室的体积约300 。
11.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其中真实值是 ,估计值是 。
(2)图乙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是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该量筒的量程是 ml,小石块的体积为 ,这种方法叫 。

二、各种仪器测量及误差分析
①刻度尺
1、有四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自然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9厘米、26.10厘米、26.08厘米、26.08厘米和25.08厘米。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26.08厘米 B.26.09厘米 C.25.886厘米 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2.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 cm、2.13 cm、2.13 cm、2.44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21 cm
4.我国铁道标准轨距是1.435米,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所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可能是(? )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5.如图所示中的A、B、C三幅图说明了长度测量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请据图回答:
(1)A图说明,使用刻度尺时,应使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2)B图说明,测量时刻度尺的________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C图说明,测量值应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________组成。
6.2014年9月24至26日,镇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田径场隆重举行。小明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小明在男子5________(填质量单位)铅球比赛中以15.04________(填单位)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值将会_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小明在第三次推球时,不小心滑倒,手被地上的小石块划了一下,感到痛,这主要是人体的________组织在起作用。

②温度计
1.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27℃ B.30℃ C.32℃ D.37℃
2.小科自制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2℃,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8℃。当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读数为26℃,则这杯水的真实温度为 。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5℃,最低读数为17℃,则当此温度计示数为35℃时,实际温度是___ ___;当温度为____ __时,这支温度计读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
4.(1)如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2)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第6题】
5.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6.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 ℃。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 B处(填“<”、“=”或“>”)。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

③体温计
1、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又用该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6.8℃、38.1℃),则两次读数将使( ?)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2.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3.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④量筒
1.一支量筒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6分米3 C.0.12升 D.18厘米3
2.用“排液法”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中装有“适量”的水,关于对“适量”的水理解正确的是( )
A.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让水从量筒里溢出 B.越多越好
C.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D.越少越好
3.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4.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C.小于15毫升???D.无法确定
5.量筒为什么要做的细长?( )
A.实验的时候细长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长的量筒可以做出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
C.细长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隙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的量筒中盛的液体比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于读数
6、准确量取45ml的液体所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用作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试管夹?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 量筒? ⑤药匙? ⑥石棉网⑦镊子
7.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8.对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只要与非零的某条刻度线对齐还是可以正确使用的
C.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试液时,管口要伸入试管口,防止试液滴出试管外
D.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
1、夜晚,走廊的灯下聚集了许多小飞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小飞蛾呢?一些同学认为这可能与灯光有关.在讨论时,大家认为可以去其他路灯下看看.于是,同学们分头观察,结果发现没灯光的地方飞蛾确实比有灯光的地方少.就“在讨论时,大家认为可以去其他路灯下看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 D. 获得事实与证据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实验后,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结合上述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步骤】?
①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 。?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的作用是 。

期中复习--第1章
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处理
各种仪器测量及误差分析
①刻度尺
②温度计
③体温计
④量筒
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

一、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处理
1.有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则和方法①测量思路相同的是( B )
A.只有② B.只有③ C.②③都是 D.都不是
2.2016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8 日的一个月时间里,宇航员景海鹏、陈东在失重的“天宫二号”里做了种子的萌发、蚕卵的孵化等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实验需要使用相关的仪器,则在“天宫二号”里,下列仪器中不能正常使用的是( B )
A.刻度尺 B.托盘天平 C.温度计 D.秒表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B )
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 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C.0.5毫米=0.5毫米×1000微米=500微米 D.1.8米=1.8×1000=1800毫米
4.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B.??C.D.
5.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B )
A. 身高160cm B.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C. 体温大约37℃ D. 身体的体积大约50dm3
6.对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D)
A.大拇指甲的宽度为 10cm B.洗澡时的水温度接近 70 摄氏度
C.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m3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5min
7.下面各个量,最接近1立方米的是( A )
A.教室讲台的体积 B.教室的体积
C.一个乒乓球的体积 D.家里一个月用水量
8.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 )
A.家里餐桌的高度为80厘米?????B.—个中学生的质量为120千克
C.本试卷的面积为0.5米2??????D.科学课本的长度为40厘米
9.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 9.20cm、9.21cm、9.20cm,则下列错误的是(C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为 9.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mm
C.9.21cm 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10.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 (2)一盒伊利牛奶的体积约为250 ;
(3)一枚硬币的厚度是2.0 ; (4)一间教室的体积约300 。
【答案】(1)㎞ (2)ml (3)mm (4)㎡
11.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其中真实值是 ,估计值是 。
(2)图乙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是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该量筒的量程是 ml,小石块的体积为 ,这种方法叫 。

【答案】(1)1毫米,1.85,1.8cm,0.05cm (2)热胀冷缩,-18.0 (3)100,20.0ml,排水法



二、各种仪器测量及误差分析
①刻度尺
1、有四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自然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9厘米、26.10厘米、26.08厘米、26.08厘米和25.08厘米。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B )
A.26.08厘米 B.26.09厘米 C.25.886厘米 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2.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D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 cm、2.13 cm、2.13 cm、2.44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21 cm
4.我国铁道标准轨距是1.435米,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所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可能是(C? )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5.如图所示中的A、B、C三幅图说明了长度测量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请据图回答:
(1)A图说明,使用刻度尺时,应使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2)B图说明,测量时刻度尺的________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C图说明,测量值应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________组成。
【答案】(1)有刻度(2)零刻度线(3)最小刻度;单位
6.2014年9月24至26日,镇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田径场隆重举行。小明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小明在男子5________(填质量单位)铅球比赛中以15.04________(填单位)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值将会_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小明在第三次推球时,不小心滑倒,手被地上的小石块划了一下,感到痛,这主要是人体的________组织在起作用。
【答案】(1)kg;m;A (2)神经
②温度计
1.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B )
A.27℃ B.30℃ C.32℃ D.37℃
2.小科自制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2℃,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8℃。当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读数为26℃,则这杯水的真实温度为 23℃ 。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5℃,最低读数为17℃,则当此温度计示数为35℃时,实际温度是___30℃___;当温度为____80℃___时,这支温度计读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
4.(1)如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2)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答案】(1)1.72厘米(2)-14
【第6题】
5.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C、D、E、B 。
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6.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 ℃。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 B处(填“<”、“=”或“>”)。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
(1)气体 (2)0 (3)> (4)使用更细的玻璃管
③体温计
1、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又用该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6.8℃、38.1℃),则两次读数将使( B?)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2.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D )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3.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C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④量筒
1.一支量筒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D )
A.6厘米3 B.0.6分米3 C.0.12升 D.18厘米3
2.用“排液法”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中装有“适量”的水,关于对“适量”的水理解正确的是( C )
A.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让水从量筒里溢出 B.越多越好
C.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D.越少越好
3.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A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4.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A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C.小于15毫升???D.无法确定
【解析】量筒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仰视都是错误的读数方法,俯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仰视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解答】小明要在盛有50毫升酒精的量筒中取出15毫升的酒精,也就是要剩余35毫升的酒精。倒出酒精后,小明俯视读得35毫升的酒精,因为是俯视读出的数据,所以实际量筒中剩余的酒精要小于35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酒精要大于15毫升,A选项正确。
5.量筒为什么要做的细长?( C )
A.实验的时候细长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长的量筒可以做出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
C.细长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隙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的量筒中盛的液体比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于读数
6、准确量取45ml的液体所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用作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试管夹?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 量筒? ⑤药匙? ⑥石棉网⑦镊子
【答案】②④;⑤;②
7.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D)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8.对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只要与非零的某条刻度线对齐还是可以正确使用的
C.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试液时,管口要伸入试管口,防止试液滴出试管外
D.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
1、夜晚,走廊的灯下聚集了许多小飞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小飞蛾呢?一些同学认为这可能与灯光有关.在讨论时,大家认为可以去其他路灯下看看.于是,同学们分头观察,结果发现没灯光的地方飞蛾确实比有灯光的地方少.就“在讨论时,大家认为可以去其他路灯下看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 D. 获得事实与证据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实验后,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结合上述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步骤】?
①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 。?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的作用是 。
【答案】(1)苍蝇“搓脚”次数;(2)乙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3)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