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计算

文档属性

名称 时差计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2-10 08: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勃利县高级中学 地理教研室1、知识梳理2、考点剖析3、例题引路4、巩固练习教学步骤知识梳理1、什么是地方时及产生的主要 原因?2、从理论上讲全球共分为多少 个时区?3、什么叫区时?如果已知经度如何求所在的时区呢?如何求本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0°为基准.左右各跨东西经7.5°划分为中央时区;180°经线左右各跨7.5 °分别划分为东一到东
十一、西一到西十一区,东西十二区并合为一个时区某一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数ⅹ150例: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8ⅹ 150= 1200东经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5 ⅹ 150=750西经每一个时区以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标准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 °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考点一:地方时的计算已知甲地的地方时、经线数和乙地的经度数,求乙地的地方时。步骤:
1)、先求出经度差。经度差=大数± 小数(同侧 取“-”号,异侧取“+”号)。2)、求出时差。时差=经度差ⅹ 4分钟/1度3)、用公式计算出乙地的地方时。
乙地的地方时=甲地的地方时±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侧用“+”,在已知地点的西侧用“-”)考点二:区时的计算已知甲地的区时、时区和乙地的时区,
求乙地的区时。步骤:
1)、先求出时区差。时区差=大数± 小数(同侧 取“-”号,异侧取“+”号)。2)、求出时差。时差=时区差ⅹ 1小时3)、用公式计算出乙地的区时。
乙地的区时=甲地的区时±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侧用“+”,在已知地点的西侧用“-”)考点三:日界线1、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
2、移动日界线:另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地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地方时是几时几分?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
②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时差;
②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答案:14点4分答案:110°W例3、读图,一艘由太平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
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该船即将进入: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例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A C D例5(2000年高考)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 、3时 D、12时 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001800450E0点900E1350E450W900W1350W3点1200EBC1、甲地的地方时为20点经度为东经150度,乙地的经度为东经30度,求乙地的地方时。( )
2、甲地的地方时为20点经度为东经150度,乙地的经度为西经30度,求乙地的地方时( )
3、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点时,北京时间应为( )
4、当全球各地都为10月1日时,北京时间( )
5、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30分,则当地经度是( )12时8时5月1日1时 20时东经112.5度巩固练习巩固练习6、(2001年高考题)下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A4、(2001年广东高考)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读图完成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巩固练习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