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时却是官气十足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凉水朝鲜族乡学校 徐 佳学习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熟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3、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为实现独裁和专制袁世凯兴起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自学教材P56—57,思考问题,划出要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第二年改称《新青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蔡元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问题思考小组讨论: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择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启示感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 (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2)、提倡民主与科学(也是运动口号)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那些醉心文言文的同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扶扶眼镜柔声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
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12个字确实简练。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接着他解释道:“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经过这一堂课,不少同学对胡适对白话文都有了好感。小故事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评价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技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派康、梁、孙等陈、李、鲁、胡等
辛亥革命一份刊物,
两个口号(旗帜),
两个主要阵地,
四个代表人物,
四个提倡。课堂小结: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CC资料分析: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当时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治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
2、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先辈们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