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学科参与意识及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②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学生自备彩笔画纸。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难点:如何创设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聚落与环境
(一)民居与自然环境
师: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高邮现在是越变越美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层出不穷,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出自于城市建筑设计师之手,我想在座同学当中一定有做建筑设计师的梦想。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做建筑设计师的瘾。
从身边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机展示图片,创设情景
师:首先我要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分组略),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到几个地方去看一看。(微机展示图片)
师:这些图片各展现的是哪个地方的自然景观?
生:热带雨林景观,温带草原景观,极地景观,沙漠绿洲景观,黄土高原景观。
师:每组同学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设计房屋(具体选择略)
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动手操作设计,体验成功
师:现在假设大家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你应该怎样设计你的住房?拿起你的画笔,时间3分钟。各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设计图最多、最好。准备好了吗?开始……(图片交互、配乐,教师巡视、计时)时间到,音乐停。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将各自作品举起来,数数哪组最多?(评选结果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展示作品,陈述理由
每组选出自己认为设计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说明设计意图。(实物投影)
师:(评价)同学们设计得都很棒,相信以后在我们当中一定会出现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相信到那时我们的高邮、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问题):大家刚才在五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中设计的房屋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你们在设计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的是什么?
生:当地的自然环境、气温和降水。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展示自我的信心。
师:接下来让我们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一看,这几种自然景观下的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设计的是不是比现实生活中的还要好?(微机展示,针对不同民居提出简单问题,学生回答)
将地理学习溶入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
师:刚才大家设计的是一座房屋,那么如果有一个地方先有人设计并建造了第一座房屋,接着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建了第二座、第三座……越来越多的房屋在此聚集就形成了什么?
生: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A、B两幅图(微机演示)(提问)A、B两幅图同是人类居住地——聚落,请大家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看图回答)A是乡村聚落,B是城市聚落。
师:这是聚落的两大分类。大家能否把他们分清?
生: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师:我们对比一下农村和城市的景观,可以想一下,我们也大多都去过农村,说一下描述一下农村和城市的景观?农村好还是城市好?我们一起老总结一下。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看大屏幕,等一会儿会出现图片,请同学们判断是乡村聚落,还是城市聚落?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抢答。看哪一组回答的最快最好?(微机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利用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评价)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提问)现在看大屏幕两幅图同样是乡村聚落,自然景观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一样。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
师:我们在来看这样两幅图片。这两张都是农村聚落,有什么不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一个聚落的形成不仅跟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条件密切相关。
六、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师:城市聚落也好,乡村聚落也好,它们之所以能够形成聚落,自然条件一定非常优越,那么聚落的形成需要那些自然条件呢?(微机展示问题)
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一)传统民居
师:(大屏幕展示所需条件)有些地方,如江河湖泊附近,由于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很早就形成聚落,流传至今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聚落。比如,北京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生:四合院。
师:现在每个城市都在搞城市建设,关于四合院的去留问题在北京产生一些争议,让我们来看一看。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尝试,分析问题
师:现在假设我们都是北京人,我们来分角色感受一下。对于北京四合院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会说服与被说服。
(二)文化遗产
师:刚才同学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到了四合院是文化遗产,那么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的关系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段阅读文章(微机展示文章,学生朗读)
生:传统民居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学会从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几种传统民居。(微机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生: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威尼斯水城……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进一步的求知兴趣。
八、配乐欣赏文化遗产。
师:最后老师想带大家去看一看世界各地的著名文化遗产(微机展示各种景观图,配乐。)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课件43张PPT。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知道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能力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 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
2、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图片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图片或资料。
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是---- 日本的首都东京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 世界之最大设计师思考在这些自然环境下的房屋应该设计成什么样?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为何不同,主要考虑何种因素?热带雨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地区寒带地区点击图片聚落的分类(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想一想?谁能来简单地描述
一下农村景观和城市景观。 辩一辩!城市好?农村好?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密集稀疏矮高稀疏密集少多少多少多有无有无有无小大牧村渔村农村林场聚落的形成思考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形成需要那些自然条件?聚落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条件等。 想一想?我们高邮这几年都有那些变化?
这些变化都带来那些好处?传统聚落的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丽江古城水城威尼斯安徽黟(一)县西递村(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因而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2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乡村与城市概念—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类型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差异生活、生产活动不同
景观特征不同聚落与环境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
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1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2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1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1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2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斐济民居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东南亚地区的高架屋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沙漠地区的村庄乡村聚落1乡村聚落2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