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特征
溶沟
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
面积较大,底部平坦
峰丛、峰林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
孤峰、残丘
孤立的小型锥状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特征
溶洞
常常呈层状分布
石钟乳、石幔、石帘
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
判断
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 )
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 )
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 )
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 )
二、河流地貌
1.河谷地貌
(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V”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
(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
(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形。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
(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判断
1.河流上游河谷呈“U”形。 ( × )
2.河流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上游。 ( × )
3.中下游河谷多呈槽形。 ( √ )
4.一般情况下,越向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 √ )
5.河曲只有平原地区才会出现。( × )
探究点一 喀斯特地貌
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答案 峰林 溶蚀洼地 地下河
2.图1所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
答案 云贵高原
3.图2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答案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
答案 不能。 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
地表喀斯特地貌与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
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孤峰→残丘
侵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侵蚀
落水洞
侵蚀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侵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拓展提升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 B.石柱
C.落水洞 D.溶蚀洼地
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B.由流水溶蚀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
D.由地面塌陷而成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峰林。第2题,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
探究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
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岸壁较陡,呈“V”形;中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形。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和堆积为主。
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中期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4.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答案 3.D 4.A
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探究点三 河流堆积地貌
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分布
示意图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
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多个冲 (洪)积扇彼此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
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
三角洲
河口处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答5~6题。
5.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第6题,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第2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 3.A 4.D 5.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漓江风光、②象鼻山、③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④溶洞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4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5题,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解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溶蚀 D.风化作用
2.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 1.C 2.A
解析 由图可知,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流水溶蚀,多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期中)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云南石林形成需要的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炎热,降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4.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
A.溶沟阶段 B.洼地阶段
C.峰丛阶段 D.孤峰阶段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石灰岩在暖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水溶蚀。云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气炎热,降雨多,B对。第4题,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顺序为: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观察云南石林景观图片,可判断石林处于峰丛—峰林阶段,选C。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形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6.形成图甲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名称和展示的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形;图乙是堆积地貌。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不同,但不是说一河段只受一种外力作用。上游河段主要是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在局部地势低洼处也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也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地段受侵蚀作用。第6题,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7~8题。
7.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平直,故B正确。第8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若该河流流经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扇平原 B.U形谷
C.河漫滩平原 D.三角洲平原
10.河中有河漫滩,河漫滩处可能在( )
A.① B.④ C.③ D.②
答案 9.A 10.D
解析 第9题,当山地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后,由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减弱,从而把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A正确。第10题,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读图分析可知,图示中只有②地位于河流的凸岸,以流水的堆积为主,枯水季节会形成河漫滩,故答案选D。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1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牛轭湖是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选B。第12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选D。
读图和景观图片,完成13~14题。
13.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3题,⑥是石钟乳,⑦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降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第14题,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天坑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形成于②(落水洞)部位。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越南、老挝。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始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的序号连线。
Ⅰ Ⅳ
Ⅱ Ⅴ
Ⅲ Ⅵ
(2)任选图甲中的一幅景观图,对比其他两幅景观图,描述所选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Ⅰ
Ⅱ
Ⅲ
所在位置
地势特点
河床特点
答案(1)
(2)
Ⅰ
Ⅱ
Ⅲ
所在位置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上游山区
地势特点
地势较平坦
地势较平坦
地势起伏大
河床特点
宽而浅
宽而浅
窄而深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名称为________地貌,在我国的_______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课件40张PPT。【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
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
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如 ,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从而在地表和 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 、 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沉淀地下贵州云南网格大平坦锥(2)地下喀斯特地貌层状下上12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PANDUAN判断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4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
(1)位置:河流流经的 。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 ”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 ,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 。
2.冲积平原
(1)位置:河流流经的 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 而成。
(3)形态特点:河谷呈 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 ;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 ;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V较陡山区宽而浅粗细卵石平原堆积3.河曲
(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 ”形。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 。
4.三角洲
(1)位置:河流入海或 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 ;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入湖三角形S牛轭湖12河流上游河谷呈“U”形。河流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上游。PANDUAN判断3中下游河谷多呈槽形。一般情况下,越向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河曲只有平原地区才会出现。45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一 喀斯特地貌探究导引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2.图1所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
3.图2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_。峰林 溶蚀洼地 地下河云贵高原石钟乳 石笋 石柱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答案 不能。 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核心归纳地表喀斯特地貌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峰林
峰丛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TUOZHANTISHENG拓展提升跟踪训练如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貌为
A.峰林
B.石柱
C.落水洞
D.溶蚀洼地解析 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峰林。√解析 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B.由流水溶蚀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
D.由地面塌陷而成√探究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何特点?探究导引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岸壁较陡,呈“V”形;中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形。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答案 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和堆积为主。核心归纳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跟踪训练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4.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探究点三 河流堆积地貌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探究导引答案 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核心归纳河流堆积地貌跟踪训练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答5~6题。
5.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 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解析 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6.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12345√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 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6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解析 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12453√6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漓江风光、②象鼻山、③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④溶洞是地下喀斯特地貌。124536√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124536√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12453解析 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6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453(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地貌。6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解析 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12453(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处分布,乙在___处分布。6BA解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12453(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6解析 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 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124536√【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2.了解沙丘的类型与成因。3.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
(1)风蚀地貌
类型
成因
形态特征
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被风沙进行强烈的冲击和摩擦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
沟槽和垄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2)风积地貌
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
类型
形态特征
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沙丘
沙丘上生长有植被
植被能固定流沙
流动沙丘
没有植被
随风移动,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判断
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
2.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
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
4.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
5.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
类型
形态特征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
探究点一 风沙地貌
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 ②楼兰古城________
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
答案 ①—A ②—D ③—C ④—B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答案 (1)
(2)
风沙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蚀地貌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 C.四川省 D.上海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答案 1.B 2.D
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新疆。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
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突出海面的大块岩石,形似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在海水中畅游。
答案 ①—B;②—C;③—D;④—A。
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
答案 A:海浪沉积,B:海浪侵蚀,C:海浪侵蚀,D:河流沉积。
海岸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
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海积地貌
波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4.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答案 3.C 4.A
解析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
(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平行,故选D。第2题,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新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故有可能广泛分布着雅丹地貌。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4题,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5.(2019·北京四中期末)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面部分新疆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描述图中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景观特点。
(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________(外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__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雅丹地貌:大片高出地表的土(山)丘、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有层理结构。沙丘: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
(2)风力 侵蚀 堆积
解析 (1)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即可,从形态、结构等方面读取两种地貌的景观特征。(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位于干旱地区,故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只不过由于风速的不同,导致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不同。风力较大的地区表现为侵蚀作用,风力较小的地区表现为堆积作用。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第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
4.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图中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题,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6题。
5.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主导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第6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8.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浪侵蚀作用。第8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
9.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被侵蚀掉,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 B
解析 该“金钱豹”岩石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可见,平时受海浪侵蚀强烈,导致“豹头”被侵蚀掉。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2.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10.C 11.B 12.D
解析 第10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11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2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14.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可知该地为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只有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故B项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而岩性强的保留下来,形成垄、槽,其伸展方向应与风向一致,应为东北—西南方向,故B项正确。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堆积。
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堆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课件33张PPT。【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2.了解沙丘的类型与成因。
3.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 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 地区。
3.类型
(1)风蚀地貌风力西北(2)风积地貌
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 、背风坡 ;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 ,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 。
③分类:缓陡沙丘链垂直12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PANDUAN判断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45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 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 等;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 滩、沙滩和 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砾沙坝海浪泥12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PANDUAN判断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一 风沙地貌探究导引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 ②楼兰古城______
③“鱼米之乡”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ADCB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答案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答案 核心归纳风沙地貌跟踪训练如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新疆
C.四川省 D.上海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新疆。√√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探究导引1.以下文字是对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突出海面的大块岩石,形似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在海水中畅游。答案 ①—B;②—C;③—D;④—A。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答案 A:海浪沉积,B:海浪侵蚀,C:海浪侵蚀,D:河流沉积。核心归纳海岸地貌跟踪训练如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4.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解析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
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345√解析 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平行,故选D。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解析 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新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故有可能广泛分布着雅丹地貌。12453√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解析 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12453√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 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12453√5.(2019·北京四中期末)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面部分新疆景观图片,回答问题。12453答案 雅丹地貌:大片高出地表的土(山)丘、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有层理结构。沙丘: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1)分别描述图中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景观特点。解析 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即可,从形态、结构等方面读取两种地貌的景观特征。(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______(外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的结果。12453解析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位于干旱地区,故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只不过由于风速的不同,导致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不同。风力较大的地区表现为侵蚀作用,风力较小的地区表现为堆积作用。风力侵蚀堆积【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