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2 07:11:07

文档简介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2.能识别主要的植被。
3.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
(1)热带雨林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
③作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环境。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
(2)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叶坚硬革质,叶面常被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亚热带荒漠草原: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1)落叶阔叶林: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3)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4.寒带植被
(1)组成: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2)类型: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判断
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 )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 )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 )
4.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
5.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
6.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减少,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
(2)水分:水分条件差异是不同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森林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荒漠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3)洋流: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寒流影响则形成了温度较低、湿度较小的自然环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蒸腾作用可调节局地气候。
(2)对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残落体变成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对地理环境
①森林
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
遭破坏: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②草原
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局地沙漠化。
判断
1.地处同一纬度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植被类型相同。( × )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 √ )
探究点 植被与环境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有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有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期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连线:将具有关联性特点的内容进行连线。
答案 
2.有人说,看到大片的椰林,就想到夏威夷的热带风光;看到大面积的仙人掌,就想到墨西哥的热带沙漠。谈一谈对上述话语的理解。
答案 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具有指示作用。椰树喜高温多雨气候,而耐干旱的仙人掌则指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热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热量
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地带形成不同的植被:
水分
水分的分布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随水分条件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3.天然植被的特征及分布
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分布区
我国的分布
森林植被
热带
雨林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
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
常绿
阔叶林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落叶
阔叶林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的北方地区
针叶林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
亚寒带气候区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草原植被
热带草原
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热带草原气候区

温带草原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及新疆天山地区
荒漠植被
热带荒漠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热带沙漠气候区

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北方地区) B.长白山区(东北地区)
C.昆仑山区(西北地区)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故选项D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故选项A、B、C错。第2题,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接受阳光雨露。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项A对。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3~4题。
3.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4.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伸展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增加生存几率,故答案选C。第4题,据材料可知: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故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温带荒漠。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头上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答案 (1)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差的我国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相对于东北地区纬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地势较高,因此才会有天然白桦林的分布。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故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回答5~6题。
5.该树属于(  )
A.常绿林 B.落叶林
C.针叶林 D.灌木丛
6.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  )
A.干冷 B.干热 C.暖湿 D.冷湿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北美洲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主要为常绿林,故选A。第6题,根据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可以推知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暖湿,故选C。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土地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7~8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7.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8.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从不同植被覆盖土地流失的泥沙含量分析可知,相同降雨强度下,其泥沙量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和坡耕地。即D选项正确。第8题,结合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自然恢复植被(荒草地)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即B选项正确。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稀树草原
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10.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东非高原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图示景观是在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草原景观。第10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与图示景观相对应。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立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11~13题。
1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 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1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答案 11.C 12.A 13.B
解析 第11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在1 000~2 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故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第12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其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第13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
1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材料二 下面四幅图为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
材料三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
(1)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四个国家,对应材料二中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④①
(2)说出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3)材料三中A、B、C三地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什么?
答案 (1)D
(2)主要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
(3)A、B、C三地自然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解析 (1)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材料二中与这四国相对应的自然景观依次是②针叶林、④热带稀树草原、④热带稀树草原、①热带雨林。(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3)材料三中A、B、C三地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15.(2019·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猴面包树,原产非洲大陆,是喜温的热带树种,能忍高温且耐旱力极强,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生长较差。猴面包树生长缓慢,但寿命极长,有些可达5 000年,树干粗大。其树叶及果实富含维生素C、糖、酒石酸钾和钙。树干木质柔软,海绵状,能储备大量的水。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材料二 世界上有八种猴面包树,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种类最全,而在马达加斯加的穆隆达瓦地区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看到成片猴面包树林的地方,猴面包树也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材料三 猴面包树很少人工种植,并未广泛栽培。中国1963年从西非引进猴面包树现种植于华南植物园园林树木区,并未大规模种植。
(1)简述非洲大陆猴面包树生长缓慢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穆隆达瓦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对猴面包树分布的影响。
答案 (1)非洲大陆气候干旱,生长条件恶劣,影响猴面包树生长。
(2)猴面包树适合生长在高温、降水适中的地区;马达加斯加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适合;穆隆达瓦位于马达加斯加西侧,处于盛行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稀树草原,降水条件适合猴面包树生长。
课件31张PPT。【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了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2.能识别主要的植被。
3.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
(1)热带雨林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__________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植物种类_____,植物群落结构_____,四季常绿。
③作用:维持地球_________的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环境。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_____的地区。
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
典型植物为_________。亚马孙河丰富复杂生态平衡干燥猴面包树2.亚热带植被
(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_____。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
(2)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叶坚硬革质,叶面常被______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亚热带荒漠草原:主要由_________和禾草组成。东岸茸毛旱生灌木3.温带植被
(1)落叶阔叶林:春夏季长叶、冬季_____,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_____状,群落结构比较_____。
(3)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_____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落叶尖塔简单草本4.寒带植被
(1)组成: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_____、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2)类型: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和_____苔原。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____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苔藓高山高山12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PANDUAN判断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4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5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6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_____,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
(2)水分:水分条件差异是不同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森林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_____地区,荒漠一般分布在_____地区。
(3)洋流: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度较___、湿度较___的自然环境;寒流影响则形成了温度较___、湿度较___的自然环境。减少内陆干旱高大低小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通过_____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蒸腾作用可调节局地气候。
(2)对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残落体变成土壤______,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对地理环境
①森林
作用:调节_____,净化_____,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
遭破坏: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②草原
作用:保持水土,_________。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局地沙漠化。光合腐殖质气候空气防风固沙12地处同一纬度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植被类型相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PANDUAN判断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 植被与环境探究导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有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有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期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连线:将具有关联性特点的内容进行连线。2.有人说,看到大片的椰林,就想到夏威夷的热带风光;看到大面积的仙人掌,就想到墨西哥的热带沙漠。谈一谈对上述话语的理解。答案 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具有指示作用。椰树喜高温多雨气候,而耐干旱的仙人掌则指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核心归纳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热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极地热量递减赤道内陆  水分递减  沿海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森林3.天然植被的特征及分布解析 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跟踪训练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解析 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解析 读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故选项D对。
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故选项A、B、C错。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1~2题。12345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北方地区)
B.长白山区(东北地区)
C.昆仑山区(西北地区)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解析 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
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接受阳光雨露。
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项A对。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12453√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3~4题。
3.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12453√解析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伸展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增加生存几率,故答案选C。4.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解析 据材料可知: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故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温带荒漠。1245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头上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12453(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12453答案 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2)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答案 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