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防灾避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3.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灾害监测
(1)意义: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提供数据和信息,进行预警和预报。
(2)措施: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预警、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灾害防御
(1)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判断
1.我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 √ )
2.我国主要防灾工程的覆盖地区各自独立,互不交叉。( × )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
(1)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
2.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
判断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可杜绝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
2.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 )
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1.地震灾害的避防
(1)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
(2)家庭准备:①应急包;②应急卡片。
(3)避震
①在门口或平房窗口附近时:跑到室外空旷区。如果来不及,在室内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
②在单元楼里躲避在卫生间和厨房的承重墙角处。
③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④在户外应迅速向开阔地方转移。
(4)被埋压
①保持呼吸畅通,避开易掉落物体等。
②保存体力,发出呼救信号。
③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生命。
2.滑坡灾害的避防
(1)沉着冷静,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
(2)无法逃离时,迅速抱住身边树木等固定物体。
(3)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4)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
3.旱灾的避防
(1)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
(2)选育抗旱作物,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
(3)采用稻草、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4.台风的避防
(1)台风时:采取防御和躲避措施。出门在外时应该尽快到住处。
(2)“台风眼”过境:勿放松警惕,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
5.洪涝灾害的避防
(1)洪水中的自救
尽力抓紧水中漂浮的物体,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
(2)洪水中的互救
①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把落水人员抢救上岸。
②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人工呼吸等救助方法。
6.风暴潮的避防
(1)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7.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2)人工防治:主要指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主要指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等,通过放养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
(4)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等。
思考 观察下图,说一说泥石流发生时的正确逃生路线。
答案 向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逃生。
探究点 自然灾害的避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 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1.材料二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___(填名称)。
答案 泥石流、山崩、地震 洪灾
2.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①⑤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躲避在屋梁下。
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答案 AC
4.下列关于避震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在商场、超市内,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出去
B.在家中,要迅速转移到管道较多的房间
C.在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区域,可就地蹲下
D.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尽量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等
E.在公交车上,要迅速下车
F.在室外,要躲避高大建筑物
答案 BCDF
1.台风防避措施
时间段
防避措施
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台风来临时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不能及时靠岸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行,绕道而行
“穿”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来袭时
外出的人
应该尽快回家
呆在室内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伤害
强风过后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3.干旱灾害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4)管理措施: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4.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
(1)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
(3)具体措施
(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2.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高压线等物;在高层建筑物内,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第2题,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
2016年6月14日,5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4人不幸遇难。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逃生技能
2.突遇山洪暴发时,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答案 1.A 2.C
(2019·北京101中学期末)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洪涝灾害和地震一样,会瞬间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需要首先采取紧急救援,抢救生命;然后开展安居工程等保障灾民居住;再次,开展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4题,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速度。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援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时间和物资。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6月29日至7月3日,四川盆地连续出现两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两场区域性暴雨高度重叠,强度大,范围广,暴雨致多地出现大规模的地质地貌灾害。
(1)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地貌灾害?
(2)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答案 (1)滑坡、泥石流等。
(2)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流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解析 (1)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2)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4题。
1.桑枣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是充分利用了逃生时间。地震防灾中,有一个名词叫“黄金12秒”,具体指 ( )
A.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
B.纵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
C.人在地震中从意识到灾害到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
D.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的时间
2.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
4.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答案 1.C 2.D 3.C 4.C
解析 第1题,地震来临时,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这个时间被称为“黄金12秒”。第2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较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座椅下;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第3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第4题,不停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5~6题。
5.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抱紧电线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尽快游泳逃生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腔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到医院。第6题,抱紧电线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很不安全。
2019年第一号台风“帕布”,已于北京时间1月4日下午3点30分前后在泰国登陆。完成7~8题。
7.台风致灾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海啸 ②风暴潮 ③地震 ④强风 ⑤暴雨 ⑥沙尘暴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8.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
B.迅速转移到屋外空旷地带
C.躲在大型广告牌下
D.风一停立刻外出活动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台风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方式实现的。第8题,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A 正确;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发生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B错误;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C错误;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呆着不动。因为“台风眼”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绝不能以为风暴已经结束,D错误。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包括三个方面:①灾前准备,它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②灾中应急,它的核心任务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③灾后恢复,它的核心任务是减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抗灾——增强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据此完成9~10题。
9.在受灾时,为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应该( )
A.提高运速 B.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C.恢复灾区的对外通信 D.提倡用空运
10.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
①政府救济 ②民间救济 ③国际救济 ④国际关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9.B 10.B
解析 第9题,为保证完成灾中应急任务的核心措施是保证交通畅通,所以在受灾时应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尽快到达灾区,参加救援,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第10题,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为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完成11~12题。
1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12.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的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针对的是水灾。第12题,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配备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故B正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交通便利的地区,不是远郊区县,故C不符合题意;应急避难场所不得作大型停车场,以防灾害发生时交通受阻,占用避难空间,故D不符合题意。
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它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观,下图是“我国虫神庙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
A.南方湿润地区
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
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
14.下列治理蝗灾措施,可行且合理的是( )
①完善蝗虫预测、监控机制,使用化学药剂 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条件 ③兴修水利,扩大灌区面积,增加土壤水分 ④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3.B 14.A
解析 第13题,通过读图并与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进行对照即可得出结论。第14题,喷洒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毒害蝗虫的天敌;蝗虫危害区大多数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合种植水稻。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B
C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C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3)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中的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位置见图)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
(1)指出此次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2)说明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
答案 (1)余震频繁;阴雨天气;余震、降雨引发的塌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并(破坏道路)阻塞交通;山高谷深,道路狭窄;地形起伏大,不便于直升机救援等。
(2)建立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备好应急物品(食品、饮用水、药品、救援工具等);规划临时避难、疏散、医疗救治场所;做好次生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普及相关避险知识等。
解析 (1)主要自然障碍有地形起伏大导致交通受阻,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再加上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应急措施主要从救灾物品的准备、救灾队伍的建设、预报预警机制以及减灾意识的建立等方面来分析。
课件38张PPT。【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理解防灾避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3.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1.灾害监测
(1)意义: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提供_____和_____,进行预警和预报。
(2)措施: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_____、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灾害防御
(1)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_____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_________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数据信息预警抗灾减灾规划12我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我国主要防灾工程的覆盖地区各自独立,互不交叉。PANDUAN判断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救灾准备
(1)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分为_____、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救灾物资的到达_____。
2.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_____。
3.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_________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生活时间损失重建家园1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可杜绝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PANDUAN判断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1.地震灾害的避防
(1)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家庭准备:①_______;②应急卡片。预防为主应急包(3)避震
①在门口或平房窗口附近时:跑到室外_____区。如果来不及,在室内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
②在单元楼里躲避在卫生间和厨房的_____墙角处。
③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_____,用衣服、手帕等捂住_____。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④在户外应迅速向开阔地方转移。空旷承重头部口鼻(4)被埋压
①保持呼吸畅通,避开易掉落物体等。
②保存_____,发出呼救信号。
③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生命。
2.滑坡灾害的避防
(1)沉着冷静,向滑坡方向的_____逃离。
(2)无法逃离时,迅速抱住身边树木等固定物体。
(3)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_____。
(4)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体力两侧财物3.旱灾的避防
(1)扩大_____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
(2)选育抗旱作物,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
(3)采用稻草、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_____。
4.台风的避防
(1)台风时:采取防御和躲避措施。出门在外时应该尽快到住处。
(2)“台风眼”过境:勿放松警惕,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抗旱蒸发5.洪涝灾害的避防
(1)洪水中的自救
尽力抓紧水中漂浮的物体,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
(2)洪水中的互救
①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把落水人员抢救上岸。
②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_________等救助方法。人工呼吸6.风暴潮的避防
(1)关注_____和海浪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_____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将船只驶入_____港。天气低洼避风7.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_______、选用抗虫品种等。
(2)人工防治:主要指_________,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主要指保护和利用生物_____等,通过放养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
(4)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_________等。排灌水人工杀虫天敌喷洒农药观察下图,说一说泥石流发生时的正确逃生路线。答案 向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逃生。SI KAO思考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 自然灾害的避防探究导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 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1.材料二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填名称)。泥石流、山崩、地震洪灾2.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躲避在屋梁下。①⑤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
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
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
游线路撤离√√4.下列关于避震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
A.在商场、超市内,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出去
B.在家中,要迅速转移到管道较多的房间
C.在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区域,可就地蹲下
D.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尽量避开玻璃门窗、玻
璃橱窗等
E.在公交车上,要迅速下车
F.在室外,要躲避高大建筑物√√√√核心归纳1.台风防避措施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3.干旱灾害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4)管理措施: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4.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
(1)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3)具体措施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到特定位置跟踪训练(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过去我国“小震成灾,
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解析 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高压线等物;在高层建筑物内,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解析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2.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2016年6月14日,5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4人不幸遇难。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逃生技能12345√2.突遇山洪暴发时,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12453√(2019·北京101中学期末)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12453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解析 洪涝灾害和地震一样,会瞬间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需要首先采取紧急救援,抢救生命;然后开展安居工程等保障灾民居住;再次,开展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2453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解析 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速度。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援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时间和物资。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6月29日至7月3日,四川盆地连续出现两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两场区域性暴雨高度重叠,强度大,范围广,暴雨致多地出现大规模的地质地貌灾害。
(1)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地貌灾害?12453答案 滑坡、泥石流等。解析 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12453(2)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答案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流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解析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