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缘景明情,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通过诵读,置身诗境,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
yíng
shàn
lù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jì
mǔ
检查预习(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
拔,超出 压倒
依据
或许
向东南,作状语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颤栗;使……惊
用作动词,下雨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名词作动词 弹奏
向东,作状语
原来
低头;名作动 侍奉
梦游天姥吟留别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天姥山,所梦的内容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整 体 感 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用原句回答)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诗的思路
入梦缘由(引子)
梦游之旅(正文)
梦醒长叹(结语)
探究第一部分
天姥山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手法写的?
神秘,高大巍峨
衬托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梦游之旅
夜晚仙府欢乐
【说梦、赏梦】
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示范: 月夜渡湖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白昼著屐登山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傍晚山中奇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夜晚神仙登场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月夜渡湖
著屐登山
神仙登场
恬静幽美
壮观雄奇
惊悚震撼
盛大欢乐
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景
境
情
山中奇景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入梦
醒觉
梦境
飞度
长嗟
月夜
清晨
白昼
黄昏
所见所闻所行
所见所闻
所见
所闻
所见所闻
清幽
雄伟
秀美
神异
(承上启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浪漫飘逸)
诗人为什么着力描绘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
生平: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是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他原本向往的布衣卿相的理想。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梦境美好,现实残酷,理想破灭——发愤之作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的。 ??????????
? ——鲁迅先生如是说
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抓关键字眼
“失” 包含着诗人几多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梦醒了,梦碎了,诗人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消极虚无思想)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积极反抗)
这种矛盾怎样理解?
在李白全部的诗作中,这两者一直是相互依存,而又彼此矛盾着的。这正是李白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政治是失意,精神苦闷。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中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毋庸讳言,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确比未入长安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腐朽的实质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因之他对建功立业的雄图壮志固然有无从实现的苦恼,而同时对富贵利达这一类世俗的追求也不再抱有过多的幻想,并对高高在上的贵族权豪表示了高度蔑视。
从而他有所憬悟,在精神上一定程度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这才导致他产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结论。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他又感到人生如梦,人事无常,因此在这首诗中,也同时流露出饱含虚无主义的消极成分,也是这首诗思想性方面的主要局限。
“ 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清·沈德潜
诗歌的情感脉络
全篇情感,博大丰富,有游历天姥前的( ),有游历山景时的( ),有幻入仙境时的( ),有醒来时的( ),还有( )之情,但更有最后的( )之情。这些情感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给人极大的审美感染。
诗歌的情感脉络
全篇情感,博大丰富,有游历天姥前的倾心渴慕,有游历山景时的喜悦,有幻入仙境时的惊悸,有醒来时的失落惆怅,还有高蹈出世之情,但更有最后的傲岸不羁之情。这些情感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给人极大的审美感染。
《梦游天姥吟留别》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
李白这首留别诗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别开生面地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
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写法鉴赏
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尽显浪漫主义特色。
构思新巧:以梦中游历为主,梦醒后的慨叹议论为辅,写梦境,便于驰骋想象,抒感慨,对主题画龙点睛。
句式灵活,语言绚丽。本诗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杂以四、五、六、九言,兼用楚辞句法,使语言既有波澜起伏的气势,又灵活多变,自由流畅。
当堂检测:名句积累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浮光跃金、
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
的惊险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
鸡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
巅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念李白
余光中
出门对长安的方向远笑,
低头 对杯底的月光微笑
而在这一切的笑声里
我听到这盛唐正当是天宝
世人对你的窃笑,
冷笑 在背后起落似海潮
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
连自己捶胸的恸哭
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