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三单元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三单元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2 07:39:4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
1.运用土壤标本,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成熟的土壤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3.土壤剖面
(1)从土壤的厚度、层次可以看出土壤的发育程度。
(2)从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可以推测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判断
1.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层次越明显。( √ )
2.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说明植被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 )
3.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是从基岩直接获得的。( × )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2.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提供水分和热量,进而影响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和生物活动。
3.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其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为重要。
4.地形: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6.人类活动:合理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违反成土过程的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判断
1.东北地区比江南地区的土壤形成快,所以黑土很肥沃。( × )
2.森林和草原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样的。( × )
3.陡峭山坡土壤浅薄的主要原因是重力作用与地表径流加速了物质迁移。( √ )
4.同等条件下,时间越长土壤的层次越多。( √ )
5.水稻土是人们长期耕作形成的肥沃土壤。( √ )
6.颜色比较浅的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低。( √ )
探究点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答案 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1.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的风化过程: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矿物和养分。
(2)低等生物着生过程: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3)高等生物着生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
2.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组成
状态
体积比例
肥力特征
作用
肥力
矿物质
固态
40%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有机质
固态
10%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态
20%~30%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空气
气态
20%~30%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不会影响矿物养分;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1~2题。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1.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2.表中所列土壤,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是(  )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都不是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c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第2题,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肥沃土壤。
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氧化铁在土壤中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3~4题。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读材料可知,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第4题,气温较高的湿润地区,更易形成富铝土,再结合图示,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
5.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吸收土壤中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实验。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
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老叶
1 626
3 112
3 002
3 322
2 811
1 516
2 392
1 728
2 919
3 488
3 138
2 585
2 191
成叶
1 341
2 422
2 025
2 025
1 996
993
1 246
1 031
1 678
2 253
2 224
2 145
1 837
嫩叶
620
1 278
1 267
1 733
1 323
472
749
673
886
1 665
995
1 250
1 125
土壤
pH
5.10
4.16
4.67
4.34
4.70
6.02
5.42
5.69
4.95
4.05
4.51
4.33
4.48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2)茶叶中______叶的锰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营养元素的________作用,同时,生物也是土壤________的来源。
(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_______(填“正”或“负”或“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填“中性”或“酸性”或“碱性”)土壤中。
答案 (1)A (2)老 富集 有机质 (3)负 (4)酸性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
草地类型
面积(104km2)
土壤有机碳储量(1982~1988年)
土壤有机碳储量(2011~2012年)
土壤有机碳密度/ kg C·m-2
碳储量/ PgC
土壤有机碳密度/ kg C·m-2
碳储量/ PgC
草甸草原
17.25
5.80
1.00
6.65
1.15
典型草原
28.96
3.31
0.96
3.41
0.99
荒漠草原
12.56
0.70
0.09
0.27
0.03
总计
58.77
9.81
2.05
10.33
2.17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B.新疆 C.贵州 D.西藏
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我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第2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3~4题。
3.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从而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因此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表层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第6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适宜;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可以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读“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  )
A.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 风化物
C.原始土壤 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 风化物
8.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①②分别是(  )
A.盐渍化 低等植物着生
B.风化作用 高等植物生长
C.风化作用 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
D.微生物着生 风化作用
9.图中甲、乙代表土壤由B阶段进入成熟土壤阶段过程中生物循环的作用,甲、乙两种作用说明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甲、乙分别表示(  )
A.岩石的风化 原始土壤的形成
B.岩石的风化 人类活动的参与
C.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元素的聚集
D.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的流失
答案 7.A 8.C 9.C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11.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10.C 11.A 12.A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 m,乙处厚度为2.5~3.0 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第11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正确。第12题,由上题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广大,A正确。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
13.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4.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层能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14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15~16题。
15.据图可知(  )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16.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A.增施生物炭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答案 15.C 16.B
解析 第15题,理想土壤体积组成是固体颗粒约占50%(矿物质占40%,有机质占10%),余下的水分和空气大约各占一半。如水分太多,则空气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如空气太多,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保温性差,故选C。第16题,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盐碱化现象。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向上积聚,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故选B。
17.俗语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请结合土壤肥力的含义和土壤的物质组成思考,是不是粪越多土壤肥力越高?为什么?
答案 不是。土壤的肥力包括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四个方面,其肥力高低取决于四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一般粪肥指农家肥,主要由有机物组成,只能提供有机质,这显然不是土壤肥力的总和,因此,不是粪肥越多土壤肥力越高。
18.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 (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课件27张PPT。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运用土壤标本,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人类对土壤的利用。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认识土壤1.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能够生长_____的_____表层。
2.分层结构:成熟的土壤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层、_____层、_____层、成土母质层。
3.土壤剖面
(1)从土壤的厚度、层次可以看出土壤的_________。
(2)从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可以推测_________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物质组成:_______、_______、水分和空气。肥力植物疏松腐殖质淋溶淀积发育程度环境因素矿物质有机质12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层次越明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说明植被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PANDUAN判断3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是从基岩直接获得的。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_______和无机养分。
2.气候:是土壤形成的_____因素,提供_____和_____,进而影响矿物质_____、物质迁移和生物活动。
3.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_______,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_____。其中绿色植物的_________最为重要。
4.地形:高度、_____、坡向等影响_____、热量、_____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决定土壤的_____进程。
6.人类活动:合理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_____和性状,提高土壤的_________;违反成土过程的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_____、_____下降。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矿物质动力水分热量风化有机物肥力光合作用坡度光照水分发育结构生产能力退化肥力12东北地区比江南地区的土壤形成快,所以黑土很肥沃。森林和草原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样的。PANDUAN判断3陡峭山坡土壤浅薄的主要原因是重力作用与地表径流加速了物质迁移。45同等条件下,时间越长土壤的层次越多。水稻土是人们长期耕作形成的肥沃土壤。6颜色比较浅的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低。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 土壤的形成因素探究导引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答案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答案 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核心归纳1.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的风化过程: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矿物和养分。
(2)低等生物着生过程: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3)高等生物着生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2.土壤的组成跟踪训练如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解析 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不会影响矿物养分;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解析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解析 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A.甲 B.乙 C.丙 D.丁√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12345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1~2题。1.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12345解析 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
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
c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124532.表中所列土壤,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是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都不是解析 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肥沃土壤。√12453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氧化铁在土壤中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右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3~4题。解析 读材料可知,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12453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解析 气温较高的湿润地区,更易形成富铝土,再结合图示,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124535.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吸收土壤中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实验。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2)茶叶中___叶的锰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营养元素的_____作用,同时,生物也是土壤_______的来源。老富集有机质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12453√(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__(填“正”或“负”或“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填“中性”或“酸性”或“碱性”)土壤中。负酸性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12453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