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大地理区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2-17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学法指导 读图观察、活动、探究。
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在假期特别是祥和的春节、元霄节期间,你一定或远或近走访了一些亲朋好友,那么你注意到没有你去过的一些地方在自然地理方面与我们所处的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呢?
2. 观察比较P2 图5.1 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 说说它们所反映的地理景观的分布及差异吗
3、 导学新知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可将我国划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1、 读P3图5.2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找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秦岭和淮河,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些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 说出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区域。
(二)、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将我国东部分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读图5.3完成:
1、在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 。
2、图中两种不同颜色的图例分别代表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和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它们各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的那侧?原因是什么
3、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是 。
(三)、结合本课内容,完成“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表格
名称 范围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四、能力养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 ]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 ]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三)综合题
观察“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与我国的哪条山脉、河流走向大体相一致?
3.请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如图中用字母表示)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
A a.气候因素
B b.地形因素
C c.夏季风的影响
五、反馈反思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二)选择题
1.AD 2.BD 3.CD
★(三)综合题
1.略 2.秦岭、淮河 3.A—c B—b C—a
★反馈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
名称 范围 划分依据 主要特征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人口密度大,汉族占绝大多数。平原广阔,主要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产品丰富,旱作物为主,如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 1.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大,汉族占大多数。2.平原、丘陵交错分布,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3.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生产淡水鱼及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如蚕丝、甘蔗、柑橘等4.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其中汉族占2/3。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有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降水量少,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长绒棉等。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在这一环境中,地形、水文、农牧业、资源都具有独特性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以畜牧业为主,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源丰富,尤其是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