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2 07:52:2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风蚀地貌及沙丘地貌。
2.了解主要风成地貌的特征及成因。
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风蚀地貌
(1)概念: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2)类型:长条形的称为风蚀垄,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头大、身小”的称为风蚀蘑菇,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有的形似城堡,人们称为“魔鬼城”。
2.敦煌的自然条件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南部临山,西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
判断
1.风蚀地貌只是分布在内陆地区。( × )
2.沿海地区也可以形成风蚀地貌。( √ )
3.风力作用对坚硬的花岗岩无能为力。( × )
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1.沙丘成因: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
2.地貌类型: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叫纵向沙垄,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思考 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沙丘所在地的风向?
答案 等高线稀疏的一侧沙丘的坡度缓,是迎风坡;等高线稠密的一侧沙丘的坡度陡,是背风坡。
探究点 风成地貌
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 ②楼兰古城________
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
答案 ①—A ②——D ③——C ④——B
2.请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答案 (1)
(2)
风成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蚀地貌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风沙堆积物
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上海市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答案 1.B 2.D
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
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图中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形成“蘑菇沙漠”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故形成“蘑菇沙漠”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第4题,根据上题,“蘑菇沙漠”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堆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解析 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段,可知此时间段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较大,成为沙源。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坡度较陡且向内凹,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形;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所示地貌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
宁夏沙坡头在铁路沿线地带不懈治沙,历时50多年,成效卓著,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称号。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4.其独创的草方格沙障对防治沙漠化的主要作用是(  )
①将草本植物栽截成方格状,固定沙漠 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③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④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沙丘的形状并结合指向标可以确定,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C项正确。第4题,草方格沙障“固沙”是其主要作用,通过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保存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B项正确。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
5.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6.若该地区盛行东北风,则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
A.东南—西北方向 B.东北—西南方向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可知该地为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只有塔里木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地区,故B项正确。第6题,由题干可知,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而岩性强的保留下来,形成垄、槽相间的地貌,其伸展方向应与风向一致,即为东北—西南方向,故B项正确。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回答7~8题。
7.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8.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答案 7.C 8.C
解析 第7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说明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C项正确。第8题,“蜂巢”形成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三角洲地貌为流水沉积地貌;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9.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0.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主导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第10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度低
1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主导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答案 11.D 12.D
解析 第11题,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越高,风蚀量越小;风速越大,但植被覆盖度高时,风蚀量依旧很小;风速小时,植被覆盖度低,风蚀量依旧很大,故影响风蚀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D正确。第12题,“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其含义是先有水的荡蚀,后有风的吹蚀,其形状似龙。从描述中的“浍”“溜”“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故D正确。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下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1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力堆积
答案 13.B 14.D
解析 该地区盛行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山地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下沉,堆积而形成沙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堆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堆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课件24张PPT。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认识风蚀地貌及沙丘地貌。
2.了解主要风成地貌的特征及成因。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风蚀地貌
(1)概念:风力对岩石、沉积物_____而形成的地貌。
(2)类型:长条形的称为风蚀垄,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头大、身小”的称为_________,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有的形似城堡,人们称为“_______”。
2.敦煌的自然条件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南部临山,西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气候_____;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___,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侵蚀风蚀蘑菇魔鬼城干旱大12风蚀地貌只是分布在内陆地区。沿海地区也可以形成风蚀地貌。PANDUAN判断3风力作用对坚硬的花岗岩无能为力。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1.沙丘成因: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_____而成。
2.地貌类型: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叫纵向沙垄,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形状类似新月的叫_______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___,背风坡较___。堆积新月形缓陡SI KAO思考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沙丘所在地的风向?答案 等高线稀疏的一侧沙丘的坡度缓,是迎风坡;等高线稠密的一侧沙丘的坡度陡,是背风坡。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 风成地貌探究导引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1.请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  ②楼兰古城___
③“鱼米之乡”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ADCB2.请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核心归纳风成地貌跟踪训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上海市√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12345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2题。解析 图中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12453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解析 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12453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解析 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故形成“蘑菇沙漠”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3.形成“蘑菇沙漠”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12453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解析 根据上题,“蘑菇沙漠”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堆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12453解析 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段,可知此时间段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较大,成为沙源。12453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