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野外考察的步骤。
2.能设计地理野外考察的方案。
3.会设计并撰写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4.通过野外考察的模拟或实施,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1.野外考察的目的
(1)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训练地理综合思维。
(3)培养协作精神。
2.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1)选定考察地点
①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典型;②交通便利;③环境安全。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包括地方志、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像、照片等。
(3)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①选线原则: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具有典型性。
②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
③最后确定考察路线。
(4)确定考察时间
①考察时间的确定,要坚持“安全第一,易于考察”的原则。
②我国中东部区域,深秋或初冬时节比较合适;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夏季或者初秋最佳。
(5)准备考察装备
①定位装备:地形图、罗盘、卫星定位仪等;
②考察工具:挖掘土壤的小铲,考察岩石用的地质锤等;
③记录工具:相机、笔记本等;
④智能手机:既能协助考察,还能打电话求助。
(6)野外实地考察
①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如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等基本信息,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地貌等观察要素;
②进行摄影或者录像;
③重点部位需要采样。
(7)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撰写考察报告,探讨交流,完善调查成果。
思考 自然地理的考察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考察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①引言,②方法,③数据与结果,④结论与建议,⑤参考文献。
探究点 野外考察方案设计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一次河流地貌的野外考察活动。
【考察目的】 通过河流地貌的考察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考察设计】
1.选定考察地方:学校附近的小流域。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水系、地貌、植被等相关资料。
3.规划考察路线: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路线,设计出沿河行走的考察线路。
4.选取观察点位:不同的河段,水的流速差异很大,形成的地貌形态差异也很大,在等高线图中,有针对性的选取河流源头、上游峡谷、中下游平坦地区、干支流交汇处、平直河道、弯曲河道等不同特征的地点作为考察对象,鉴于小范围内不是完整的流域范围,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的三角洲地貌就不能考察了。具体点位见图中的A~G,原则是多元化、全面化,有限的考察机会要得到最大的考察成果。
5.确定考察时间:选取气候条件适宜的初秋。
6.准备考察装备:地形图,地质锤,小铲,笔记本,照相机、罗盘和智能手机,设备放在地质包里便于携带。
7.野外实地考察:沿着河流从山麓向上依次考察,对每个考察点都做好文字记录、素描画、拍照,手机或者相机设置好记录每个观察点的地理经纬度坐标,为返校后写好报告做好准备。岩石、土壤、沉积物可以在每个考察点采样,记录好采样样品的地点、性状等信息。
8.总结分析考察成果:撰写考察报告,完善成果。
主要考察成果如下:
A.河漫滩:河流中下游方向,地形平坦,河道两侧淤积了大量泥沙物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形成河漫滩草甸。
B.凸岸地貌:水浅,流水慢,泥沙堆积为主,形成边滩。往往会形成农田或聚落。
C.凹岸地貌:冲刷严重,水深,水流急。
D.入湖三角洲:伸入湖水中,低平,水浅,沼泽状。
E.平直河岸:右侧冲刷,左侧泥沙堆积。
上游沉积物:因上游流水速度快,携带能力强,可以携带大颗粒的砾石,沉积物也以大颗粒砾石为主。
F.干支流交汇处:锐角是上游方向,因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聚落多选择此地。
G.峡谷:“V”字形河谷,下蚀为主,壁陡。
各考察点的位置、景观图对应如下:
野外考察方案设计
步骤
原则
选定考察地点
选点要典型;交通需便利;环境要安全
搜集相关资料
网络资源;地方志;当地人的言传
规划考察路线
沿线交通便捷;途经最多考察点;避免重复路线
确定考察时间
安全第一,易于考察;关注天气状况
准备考察装备
保证齐全,但力求轻便;智能手机可替代多种装备
野外实地考察
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留下影像资料,以备总结;重点考察点采样保留
总结考察成果
探讨交流,完善成果,撰写报告
福建省某学校的地理考察小组计划对附近山区的河流地貌进行考察,进行野外地理考察活动需要提前对考察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据此回答1~2题。
1.方案设计时无需过于关注的环节是( )
A.选择合理的考察地点 B.选择适合外出的天气
C.选择方便的交通 D.舒适的住宿条件
2.该方案实施的时间定为4月份,主要是因为4月份( )
A.是枯水期,有利于学生安全
B.河流地貌特征明显
C.春光明媚,心情舒畅
D.积雪融水多,利于观察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野外考察必需关注的是与考察相关性高的事项,地点、天气、交通等条件都是对考察活动本身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关注,而住宿条件是否舒适对考察活动相对影响不大,不必过分关注,选D。第2题,因为考察的是东南沿海山区的河流地貌,从安全角度应该避开容易出现洪水的季节,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4月份雨季还没到来,是枯水期,基本上没有洪水威胁,选A。
野外地理考察活动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多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地理考察活动能起到的作用是( )
①训练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②提升地理实践力 ③培养协作精神 ④强化审题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提升地理实践能力作用不大的活动是( )
A.运用罗盘定位 B.绘制地貌素描图
C.测量河水流速 D.整理撰写论文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审题能力必须是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得到强化,所以④不能选,选A。第2题,撰写论文是野外考察之后,具有了一定的考察素材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的整理加工环节,对提升地理实践力的作用不大,选D。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是野外地理考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活动属于对野外考察相关文献资料搜集的是( )
A.网上查询考察地点的气候特征
B.到现场向当地知情人请教
C.用地质锤实地敲击岩石进行观察
D.用手机APP模拟演练定位方法
4.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主要目的是( )
A.详细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特征
B.初步认知考察地点的基本情况
C.明确考察往返需要的交通信息
D.了解考察地点附近的风土人情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气候资料属于野外考察需要的文献资料,选A。其余选项不属于考察需要的文献。第4题,搜集文献的目的是初步认知考察地点的自然和人类活动情况,便于进一步设计安排各项活动,选B。
5.下图是“山东省某校地理考察小组计划考察的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确定了考察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属于提前准备的________,该图可以用来初步了解考察地点的________要素信息。
(2)从图中四个考察地点的选取来看,其位置的共同特点是都沿________分布,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选取考察地点时考虑了________的基本原则。
(3)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该地区南部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甲地主要地形是________。
(4)根据考察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推测,该考察小组考察的自然地理要素是________。
答案 (1)文献资料 地形 (2)公路线 交通便捷 (3)低山 丘陵 (4)地形
下图是“某野外考察队员搜集到的考察地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队员获取的这幅地图属于( )
A.考察装备 B.文献资料
C.考察成果 D.考察采样
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M处的地形是( )
A.丘陵 B.低山
C.中山 D.高山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这幅地图属于提前搜集得到的文献资料类,选B。考察装备是考察实践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如罗盘、地质锤等;考察成果是最后撰写的论文、绘制的图表等,不是直接从外界获得的东西;考察采样是考察过程中对重点事物如植物、土壤、岩石等进行标注、收集、保存等。第2题,主峰海拔500~1 000米为低山,主峰海拔1 000~3 500米为中山,主峰海拔3 500~5 000米为高山。
野外考察需要准备一定的装备,下图是某队员准备的一些物品。据此回答3~4题。
3.上图所示物品在野外地理考察中用处不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如果该队员计划重点考察土壤情况,则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图中钳子(甲)在野外考察时用处不大。选A。另外的地质锤(乙)、地质罗盘(丙)、小铁铲(丁)都有一定的用途。第4题,地质锤在考察岩石性质的时候常用;地质罗盘在考察岩层走向、倾斜角度等方面用处较大;考察土壤需要经常翻土、挖掘,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小铁铲,选D。
野外地理考察过程中,某队员拍摄了如下考察照片。据图回答5~6题。
5.该考察队员正在考察的对象是( )
A.岩层 B.土壤
C.植被 D.气温
6.为得到良好的考察效果,该队员使用的最佳装备是( )
A.罗盘 B.地质锤
C.小铲 D.照相机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照片中的队员正在对地表的土壤进行挖掘、观察,考察的对象是土壤,选B。第6题,为考察土壤,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挖掘,最适合的工具是小铲,选C。
野外考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关于考察中的安全问题,完成7~9题。
7.考察方案的各个环节中,对考察队员安全起不到作用的是( )
A.考察时间的确定 B.考察路线的规划
C.考察装备的选择 D.考察成果的汇总
8.携带的智能手机在安全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是( )
A.拍照留下考察对象特征
B.及时上网查询植被名称
C.摄影录像记录考察过程
D.遇险时及时拨打电话求助
9.考察地点选取时,符合安全性原则的做法是( )
A.考察路线避开陡崖 B.考察时间避开雨季
C.准备更多的安全装备 D.带好手机以备求救
答案 7.D 8.D 9.A
解析 第7题,考察成果的汇总是在考察基础上进行的,是考察后的环节,对考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没有作用,选D。第8题,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协助考察过程中的活动,也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电话报警求助,选D。第9题,题干要求考察地点的选取过程中需要关注安全性,A符合;B是考察时间选取时的,C、D是准备考察装备时需要关注的事项,与设问不符。
为能达到最佳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效果,考察地点需要仔细选取。据此完成10~12题。
10.考察地点的选取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①交通便捷 ②惊险刺激 ③要素典型 ④要素多样 ⑤风景如画 ⑥环境安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⑥
11.基于以上原则,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的最佳地点是( )
A.山丘 B.高山
C.平原 D.河畔
12.考察路线确定后,具体考察地点的设置应该( )
①沿着考察路线设置 ②全程均匀布点 ③布点从稀疏到稠密 ④地貌类型发生明显转变的地点需要布点重点考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0.C 11.A 12.C
解析 第10题,考察地点应该选取要素典型、多样化,还有交通便利、环境安全,既要完成考察的目的,也要保障队员们的身心健康,不能出现危险,选C。第11题,山丘既有地形的起伏,不像平原那么单调,又不像高山那么变化多端,充满风险,在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形上存在相对复杂的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显示出综合性特征,又没有山高谷深的凶险,保证了队员们的安全,选A。第12题,路线确定后,为了考察时来往的交通便捷,就要沿着交通线布置,具体地点的选取还要根据考察目的,如果重点考察地貌,就要在地貌、地形发生明显转变的地方重点设点考察,而不是随机选点或者均匀布点,选C。
野外考察时会遇到很多叫不上名称的花花草草,打开智能手机上的“花伴侣”APP,对准某种植物的花卉或者植株拍照、上传后,可以反馈甲图信息,点击“查看百科”,可以得到乙图信息。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该手机APP的功能是( )
A.帮助考察者识别陌生的植被
B.记录考察活动中看到的植被
C.协助考察者收藏植物标本
D.为撰写考察报告提供证据
14.使用该款APP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考察时间 B.考察地点
C.海拔 D.植被特性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照片内容来看,该APP是识别植物的软件,可以反馈植物的名称,选A。第14题,使用该APP进一步查询还可以得知植物的相关性状,选D。其他时间、地点等信息不能从这款软件中直接获得。
15.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拍摄的照片推测,该小组野外考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地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达到考察这种地貌的最佳效果,在确定考察时间时,需要考虑什么情况?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实地考察,采集了很多鹅卵石,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照片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河流 照片中显示出当地有大量的鹅卵石,鹅卵石是河流沉积的产物
(2)①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避开洪水期,避开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易发期,保证队员的安全;②需要考虑这种地貌出现的时间,枯水期河水水位低,露出的河床多,容易观察。
(3)D 理由:图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中等大小的砾石(9 cm左右)最多,粒径很大的、很小的数量比例都应该较少,D图符合。
16.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甲列举三项。
(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应当很普遍。根据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图像分析,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乙说明原因。
答案 (1)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2)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云量多,光照少;地处赤道附近,气温高,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课件24张PPT。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1.了解地理野外考察的步骤。
2.能设计地理野外考察的方案。
3.会设计并撰写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4.通过野外考察的模拟或实施,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1.野外考察的目的
(1)提高地理_____能力。
(2)训练地理_____思维。
(3)培养_____精神。
2.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1)选定考察地点
①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典型;②_____便利;③环境安全。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包括地方志、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像、照片等。实践综合协作交通(3)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①选线原则:便捷、_____、自然地理现象具有典型性。
②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
③最后确定考察路线。
(4)确定考察时间
①考察时间的确定,要坚持“_____第一,_____考察”的原则。
②我国中东部区域,_____或_____时节比较合适;高海拔、高纬度地区,_____或者_____最佳。
(5)准备考察装备
①定位装备:地形图、_____、卫星定位仪等;
②考察工具:挖掘土壤的_____,考察岩石用的_______等;
③记录工具:相机、笔记本等;
④智能手机:既能协助考察,还能打电话求助。安全安全易于深秋初冬夏季初秋罗盘小铲地质锤(6)野外实地考察
①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如_____、地点、经纬度、海拔等基本信息,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地貌等观察要素;
②进行摄影或者录像;
③重点部位需要采样。
(7)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撰写考察报告,探讨交流,完善调查成果。时间SI KAO思考自然地理的考察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答案 考察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①引言,②方法,③数据与结果,④结论与建议,⑤参考文献。02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探究点 野外考察方案设计探究导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一次河流地貌的野外考察活动。
【考察目的】 通过河流地貌的考察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考察设计】
1.选定考察地方:学校附近的小流域。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水系、地貌、植被等相关资料。
3.规划考察路线: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路线,设计出沿河行走的考察线路。4.选取观察点位:不同的河段,水的流速差异很大,形成的地貌形态差异也很大,在等高线图中,有针对性的选取河流源头、上游峡谷、中下游平坦地区、干支流交汇处、平直河道、弯曲河道等不同特征的地点作为考察对象,鉴于小范围内不是完整的流域范围,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的三角洲地貌就不能考察了。具体点位见图中的A~G,原则是多元化、全面化,有限的考察机会要得到最大的考察成果。5.确定考察时间:选取气候条件适宜的初秋。
6.准备考察装备:地形图,地质锤,小铲,笔记本,照相机、罗盘和智能手机,设备放在地质包里便于携带。
7.野外实地考察:沿着河流从山麓向上依次考察,对每个考察点都做好文字记录、素描画、拍照,手机或者相机设置好记录每个观察点的地理经纬度坐标,为返校后写好报告做好准备。岩石、土壤、沉积物可以在每个考察点采样,记录好采样样品的地点、性状等信息。8.总结分析考察成果:撰写考察报告,完善成果。
主要考察成果如下:
A.河漫滩:河流中下游方向,地形平坦,河道两侧淤积了大量泥沙物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形成河漫滩草甸。
B.凸岸地貌:水浅,流水慢,泥沙堆积为主,形成边滩。往往会形成农田或聚落。
C.凹岸地貌:冲刷严重,水深,水流急。
D.入湖三角洲:伸入湖水中,低平,水浅,沼泽状。
E.平直河岸:右侧冲刷,左侧泥沙堆积。
上游沉积物:因上游流水速度快,携带能力强,可以携带大颗粒的砾石,沉积物也以大颗粒砾石为主。
F.干支流交汇处:锐角是上游方向,因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聚落多选择此地。
G.峡谷:“V”字形河谷,下蚀为主,壁陡。各考察点的位置、景观图对应如下:核心归纳野外考察方案设计跟踪训练福建省某学校的地理考察小组计划对附近山区的河流地貌进行考察,进行野外地理考察活动需要提前对考察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据此回答1~2题。
1.方案设计时无需过于关注的环节是
A.选择合理的考察地点 B.选择适合外出的天气
C.选择方便的交通 D.舒适的住宿条件解析 野外考察必需关注的是与考察相关性高的事项,地点、天气、交通等条件都是对考察活动本身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关注,而住宿条件是否舒适对考察活动相对影响不大,不必过分关注,选D。√2.该方案实施的时间定为4月份,主要是因为4月份
A.是枯水期,有利于学生安全
B.河流地貌特征明显
C.春光明媚,心情舒畅
D.积雪融水多,利于观察解析 因为考察的是东南沿海山区的河流地貌,从安全角度应该避开容易出现洪水的季节,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4月份雨季还没到来,是枯水期,基本上没有洪水威胁,选A。√03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12345野外地理考察活动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多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地理考察活动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训练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②提升地理实践力 ③培养协作精神 ④强化审题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审题能力必须是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得到强化,所以④不能选,选A。√124532.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提升地理实践能力作用不大的活动是
A.运用罗盘定位 B.绘制地貌素描图
C.测量河水流速 D.整理撰写论文解析 撰写论文是野外考察之后,具有了一定的考察素材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的整理加工环节,对提升地理实践力的作用不大,选D。√12453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是野外地理考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活动属于对野外考察相关文献资料搜集的是
A.网上查询考察地点的气候特征
B.到现场向当地知情人请教
C.用地质锤实地敲击岩石进行观察
D.用手机APP模拟演练定位方法解析 气候资料属于野外考察需要的文献资料,选A。其余选项不属于考察需要的文献。√124534.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主要目的是
A.详细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特征
B.初步认知考察地点的基本情况
C.明确考察往返需要的交通信息
D.了解考察地点附近的风土人情解析 搜集文献的目的是初步认知考察地点的自然和人类活动情况,便于进一步设计安排各项活动,选B。√5.下图是“山东省某校地理考察小组计划考察的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确定了考察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属于提前准备的_________,该图可以用来初步了解考察地点的_____要素信息。
(2)从图中四个考察地点的选取来看,其位置的共同特点是都沿_______分布,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选取考察地点时考虑了_________的基本原则。
(3)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该地区南部的主要地形是_____,甲地主要地形是_____。
(4)根据考察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推测,该考察小组考察的自然地理要素是_____。12453文献资料地形公路线交通便捷低山丘陵地形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