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18.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捶”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4.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难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开始,咱们将要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有谁能告诉我们,这个单元咱们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学习的?(童年趣事)。谁能简单分享一下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吗?(指名两生说) 那你们有尝试被大白鹅追得哇哇大哭吗?听着很新鲜有趣吧,这节课咱们就走进课文,看看一个小朋友的有趣经历吧。(出示并板书课题:18 牛和鹅) 2、看着这个标题,有什么想了解的?(生各抒己见,师相机板书重要的问题在黑板一侧,学习中顺势解决) 3、好的,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请打开你们的书本到第74页,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预设:跪、惹、概) 依次出示字、词、句,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适时正音 (出示要会认的生字),同桌间互相练读、正音。 (出示去拼音的生字)竖排开小火车读,生读后顺势出示拼音。 (2)出示词语。横排开小火车读。 单独出示文中的象声词: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3.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依次出示生字“摸、甚、跪、捶、绕、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开小火车读并组词。 同桌间互相交流下如何记忆生字。再全班交流。 预设: ①加一加。 ②按偏旁分类:“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怖是竖心旁,指心里的一种情绪。 ③换一换: “概——慨”“睡——捶等,要分辨清楚。 (2)书写指导。 师生相互提醒易写错之处,师可相机出示课件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顽”的左旁不要写成“元”,“概”的最右旁不要写成“无”。 (3)学生课上练写,提醒学生要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时刻注意写字姿势。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课件出示(我原来十分怕鹅,看见鹅就躲得远远的,后来一次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 2、根据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根据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预设:我原来为什么怕鹅?后来又为什么不怕了?我怎样怕鹅? 师:问题提得真好!现在咱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学习1-4自然段 1、我原来为什么怕鹅? 指名说(相机出示: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给句子下划线: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请同学们看小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课件出示小资料)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 正是如此,所以很多小孩子对待鹅与牛的态度截然不同。(出示课件) 4、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生读,师巡) (1)谁来说说你找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相机出示)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出示下划线,提问: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我们不害怕牛,请同学们找出来。 (预设:拍、摸 、触、扳、骑、捶) 请给书中的这些词语打上三角符号。 这些词都是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牛的不害怕,甚至是欺牛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使用动词,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鲜活。 (2)你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怕鹅?(指名回答) (相机出示并标下划线)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鹅在一个小孩心中是多么的可怕!怕鹅的表现与欺牛截然不同。 四、小结 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然而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那究间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玩拼图游戏,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3.这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 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适时板书:从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4.那“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 (板书: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对鹅-害怕)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5—12自然段。 1.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5-11自然段,待会儿请同学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出示要求)(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2.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3.师: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鹅,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相机在关键词句下划线,感受作者小心翼翼的动作之下是极为忐忑害怕的心情。 4.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悄悄的躲开鹅的视线,可躲过这一劫了吗? (1)听到引逗,鹅的反应是? (课件出示句子并出示下划线)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这让我们看了怎样的鹅?(预设:傲慢、趾高气昂) (2)“我”逃走了吗?鹅是如何对待“我”的? 相机出示: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师: 一只小小的鹅竟是如此地——生答:张狂 (3)面对鹅的“攻击”,“我”有怎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住 呼救) 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我此时的表现。(失魂落魄,胆战心惊) 那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害怕至极的心情呢?(相机标示句子加以明确:动作、心理、语言) (4)在“我”的大哭大叫下,鹅放过“我”了吗? 相机出示: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①师:此时的鹅更加蛮横无理了。 ②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③.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课件出示)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讨论: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雄鹅?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处境、心理? 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相机出示) (1)他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 (2)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8、自由练读第8段、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以及鹅的害落荒而逃。 (二)学习13—15自然段。 1.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一起来读读13-15自然段。 2.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3.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 4.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怕鹅,是因为站在鹅的角度,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可是,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板书: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5、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与本文类似的事情吗?说一说吧! 6.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三、参考范例,学会批注 1、师:大家发现了吗?这篇文章与本书的其他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明确:是的,在正文旁都有批注,针对正文内容发表感受或作出评价。 2、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相机明确: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加以赏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或情节提出疑问;可以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赏析;可以前后对照阅读,写出阅读感悟。 3、愿你们能活学活用,学会批注式阅读,在文字的丛林进行独特的生命之旅。 四、拓展延伸, 1、师:在很多文人的笔下,大白鹅的形象似乎更活泼张扬,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勤劳憨厚如牛,却也自带光环。请大家看到78页的阅读链接,读一读, 2、课外请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知识积累。 3.请继续预习新课,看看下一个童年趣事又是什么呢?
板书设计 18 牛和鹅 要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 觉得人比鹅小, 我们比它强!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 逃跑 被鹅咬住 呼救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