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白卡纸、长方体的纸盒。
学生实验:手电筒、白卡纸、小木块、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1、播放《符号中国》思考:这是什么表演? 是影子表演。
2、老师演示制作影子,让学生说说影子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光、遮挡物、屏(遮挡物在光和屏之间)
有了光才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板书:光和影
二、组织教学,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1、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体会发光?
2、引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自己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
3、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光源吗?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
未点燃的蜡烛不是光源,因为它现在没有发光。
4、光源的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猜测:同一物体的影子一样吗?
在各种光源的照射下,物体才有了影子。思考一个问题:同一物体的影子是不是不会发生变化?
(三)探究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回想一天中在太阳的照射下,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1、发现了影子有长短变化。早晨和下午时影子最长。正午时影子最短。你推测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推测: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角度有关。
2、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呢?(做实验)
3 、教师先演示实验:演示时故意忽近忽远的改变光源和遮挡物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即光源照射的角度,光源到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不改变。
4、出示实验器材讲解示范。
5、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开始实验,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附实验记录单:
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的长短
长
短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 ,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 。
我们还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 。
6、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四)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由手影游戏引出影子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猜想,并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附实验计录表格:
我们的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
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我们的推测
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
影子的大小
大
小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就大;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就小。
3、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4、教师总结。
(五)探究影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1、由猜影子游戏引入,让学生知道相同的物体会有不同形状的影子。
2、猜想影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3、出示长方体,有一个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用光源照射不同形状的两个面(长方形、正方形),得到的影子形状一样吗?
学生猜测之后老师演示实验。
4、总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六)投影的应用
1、投影: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手影、皮影、电影、教室里的投影仪……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投影仪,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把投影运用于人类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五、 拓展延伸
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有关影子的知识,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影子。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
遮挡物
屏(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