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三节 四川盆地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四川盆地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四川盆地旅游资源和交通状况。
P51活动
地形类型:
气候特征:
河流流向:
典型植被:
特色土壤:
盆地
温暖湿润
自四周向中心流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紫色土
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
讨论
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1、地势低平
2、土壤肥沃有“紫色土”
3、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4、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5、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地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
物产丰富
柑桔
油桐
雪梨
川芎
丰富的旅游资源
独特的世界遗产
灿烂的古蜀文化
多元的民俗文化
想一想
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四川广元明月峡古栈道
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蜀道变通途
找一找贯通四川盆地内外的交通干线,完成
P55页活动。
四川盆地的交通
四川盆地的交通
1、铁路运输: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
2、公路运输:广成高速、西昌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高速、渝南高速等
3、水上运输:长江及其支流
4、交通枢纽:重庆、成都
想一想
在地图上找一找四川盆地的主要城市,并
说说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成都、重庆等。沿长江、交通干线分布
成渝经济区
—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成渝经济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想一想,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什么有利条件?
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体系完整;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小结
四川盆地
巴山蜀水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蜀道变通途
1、地形
2、气候
3、熟制
4、土壤
5、河流
1、铁路运输:宝成线、成昆线等
2、水上运输
3、交通枢纽:重庆、成都
九寨沟
四川风景秀美的九寨沟
黄龙
四川峨眉山风光
峨眉金顶佛光
乐山大佛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重庆大足石刻
大熊猫栖息地
三星堆青铜制品
金沙遗址
蜀锦作坊
蜀绣
川菜
川菜
辛辣可口
四川盆地湿气大,吃辣椒去湿气
川剧
热烈欢快、幽默活泼
就如四川人的性格
自贡古盐井
1、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形成主要跟下列哪个条件无关?(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土壤肥沃有“紫色土”
C.有都江堰,水源充足 D.雨热同期
2、关于成都平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 B.土壤肥沃
C.人口稠密 D.粮食产量不稳定
A
D
3、下列有关四川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西北地区 B.位于非季风区中
C.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位于半湿润区
4、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
B.四周环山,降水少
C.受夏季风影响,云量多、雨雾多
D.纬度低,距海远
C
C
5、下列有关四川盆地的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流向大多从四周向中心流
B.嘉陵江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C.黄河流经盆地中部
D.河流水量较少,含沙量极大
6、四川居民爱吃辣椒,主要因为( )
A.当地盛产辣椒,形成吃辣椒的习惯
B.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风湿
C.四川为湿润地区,有利辣椒生长
D.四川多山地,吃辣椒有利健身
A
B
7、“昔日蜀道难,今日大改观”,四川盆地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是( )
A.成昆铁路和川黔铁路向南联系云贵地区
B.宝成铁路、成渝铁路穿越秦岭联系东西
C.长江向东穿过巫山联系长江下游地区
D.川藏公路穿过云贵高原联系东西
8、四川盆地大多数的城镇都沿交通干线公布的原因是( )
A.便于对外联系 B.人口集中
C.有丰富的资源 D.自然条件优越
A
A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小结
1、地形:
2、气候:
3、熟制:
4、土壤:
5、河流: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抱。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多云雾、多夜雨,少日照
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
紫色土(在湿热的条件下形成)
长江,岷江、嘉陵江、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