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及反思:8.2埃及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及反思:8.2埃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2 10:04:09

文档简介

第八章第二节埃及-----课后反思
今天我讲了湘教版七下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根据教材的推荐,没有去做什么太大突破,主要是觉得这种顺序已经很清晰明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也非常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
按照教参的建议我设置了关于文明古国的问题,引出这节课的第一块导课内容;文明古国的成就。作为激趣我只是点到为止。
从上面讲述的埃及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去游览,使得旅游业是埃及的经济来源。过渡到下一部分埃及经济方面的内容。这地方处理起来很老套,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本,我觉得朗读是个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明确更多的书面语言。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思考埃及的工业主要可以发展哪些部门,让学生讨论。同时,提醒学生用好手中的资料,地理图册。埃及的工业处于发展之中,所以用的时间短一些。埃及的农业在非洲处于先进水平,其长绒棉非常的著名,这部分所用的时间可以多一些。在这里我加入了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入,这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尼罗河贯穿埃及,也贯穿着课堂教学,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这里也是链接了尼罗河视频。以此彰显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对于练习的设计,难易程度也区分了一下。几个填空题较简单,尼罗河的填图题有点难度,上游的两条河流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其实,前面在讲非洲自然地理时就讲过了的,正好复习下。
  我觉得这堂课的内容是比较简单,所以设计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给的时间充足,而且并没有流于形式,学生合作学习内容、过程、结果都有一定的实效性。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是用了不少心思。这些举措对于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明确的指出,我一定虚心接纳,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埃及》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埃及》,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适用于初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农业。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读国家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气候、文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 ,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设疑解疑,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会”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提问,同学们是否会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利于后面的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埃及的地理位置
联系图象,展开教学。从埃及地形图入手,设置四个疑问,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有关埃及的领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识点。
仔细观察埃及的轮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属不属于埃及?
埃及主体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称?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这四个疑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思考题: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沙漠广布
此知识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
从图3—14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多沙漠?(与气候有关)什么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什么特征?(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的说埃及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课本73页尼罗河资料,讨论埃及人为什么称尼罗河为“母亲河”? 引出对“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经济特征、苏伊士运河等重点内容的讨论、分析,重点点拨,深入理解。
采用“看——议——讲”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并最后共同总结:
(1)尼罗河对于埃及农业的影响。
(2)城市和人口分布。
(3)尼罗河的运输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现代石油棉花的运输,游客的流动都依赖尼罗河。
(4)尼罗河的水利作用。
文明古国
埃及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它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别列举一些吗?
(1)读图3—18,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认为游览埃及的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小结并承转到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过渡语)埃及古代文明里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学生自己看书,说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什么?埃及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1)读图3—21,找出埃及的长绒棉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2)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课下办一期有关“金字塔之国”的手抄报,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埃及。
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有两条河对于埃及特别重要:苏伊士运河、尼罗河。首先这两条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上。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尼罗河可以想到埃及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知识,也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同时强化了记忆。
五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尼罗河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纲目式板书,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课后完成练习册埃及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填图册上的习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和评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