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周口市扶沟县城郊一中 尹莉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 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根据是什么?
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是谁 提出来的?
“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选自《大公报》1934年8月24日的社论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我东北三省,国民政府为了掩盖其不抵抗的罪行,就用“地大物博”之类的空话来自我安慰,麻痹人民。后来又向日本乞求议和,遭到日本拒绝。 求和不成之后,反动派又把希望寄托于国联调解,而国联实质上是帝国主义的帮凶,公开地袒护日本。之后日寇更加嚣张,长驱直入,进逼华北,威胁北平。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难当头,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去率众抵抗,反而误导民众求神拜佛,祈祷神灵“解救国难”,在自欺欺人的亡国之路上越走越远。读一读,议一议
1.文章开头列举的论据能得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吗?知识链接 议论文分为立论和驳论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观点。
驳论常有三种方式:
一是驳论点,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批驳对方论点。
二是驳论据,指出对方的论据是错误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三是驳论证,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无内在逻辑关系。
读一读,议一议 2.作者认为哪些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3.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为大家所知道呢?
中国人
失掉自
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文章论证特点一:破立结合破得有力,立得牢固中国人失掉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文章论证特点二:语言的力量1.犀利如刀,无情嘲讽
2.热情似火 ,衷心赞美中国的脊梁作业有人说:鲁迅的作品生涩难懂,已经过时了。
鲁迅作品真的过时了吗?
请根据我们学习的驳论知识反驳这个观点。E-mail:YINLIPING197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