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4 找拱形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4 找拱形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2 10:47: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找拱形》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
教材分析
“找拱形”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四课)。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这课要求学生理解的科学概念: 1、学生认识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在应用,本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4、学习本课便于发展学生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习本课很有必要。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圆顶形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发展学生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认识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难点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 “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 “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7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一)课前游戏
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圈,每个人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
(二)导入
出示圆顶形物品、建筑图片,要了解它们与拱形是否有联系,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
(三)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1、观察圆顶形、球形物品(课件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1)它们与拱形相似吗?
(2)用纸拱演示
2、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
3、观察、实验、分析
(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
(2)估计一下,把3个半个乒乓球、3个整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4、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
(四)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2、指导研究。
(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
(3)验证:比较平底瓶与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
(4)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自主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
4、汇报交流。
(五)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
1、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
2、观察乌龟、贝壳、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学生做游戏
试着对游戏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回忆拱形结构的形状和承受压力的性能
观察发现圆顶形和拱形的异同点,推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几个相同的拱形拼成一个圆顶形,发现承受的压力增大,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释圆顶形的受力原理
学生实验,尝试解释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学生观察塑料瓶各部分的形状,找出拱形的结构。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塑料瓶形状的设计意图
学生例举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并讨论这种形状对它们自身的意义
暗示学生圆形可以把力相互抵消掉,为以后解释圆顶形受力原理埋下伏笔
明确学生关于判断是否是拱形结构的初始想法
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初始想法寻找足够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
进一步寻找证据,做出解释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原有的认识
体会身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知道仿生也是设计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顶形、球形的特征,并在许多物品和生物体上找到了拱形。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把找到的“拱形”物体记录在活动记录(二)中,再在单元复习课上做收集,看看哪个小组的孩子积累得更多、更善于观察,并交流拱形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布置作业
1分钟
找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并记录
板书设计
4 《找拱形》
圆顶形 弧形
球形
教学反思
从整体上讲,这堂课的设计,以和各个环节自我感觉没问题。但是,在细节方面还需要改进。
如:一,对同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还需要进行考虑,寻找一种最恰当的方法让同学在独立探究中有所发现并建立起概念.二,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掌握
三,教师的语言:总感觉自身在平时的课堂上语言过于随便。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宁可放慢过程,让自身更多在脑海里锻炼自身的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同时自身的话要让同学听的懂,而自身也听的懂同学的意思。
上这一课,感觉很累,累得原因是课的难点很难突破:从拱形中去找圆顶形和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课上下来,感觉是教师在作传授性的教学,同学在我的引导下反而变得笨了。
到现在我还是理解不通同学为什么很难将拱形与球形和圆顶形拉上关系,或者为什么总是将拱形和圆顶形和球形混为一谈。初步推测应该出在教师的引导和定位上,到底这里的教学要给小朋友定位到什么程度,这是我比较模糊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总是被同学拉着鼻子走。其实圆顶形也好都是有无数个拱形组合而成,而因为各个拱足又形成了底部的圆,使得拱足很难再产成对外的推力,所以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半个乒乓球接受重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会引导不过来,可能旁观者比较清楚吧?可是常规课堂我们又有多少是清者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