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东街小学 刘蕊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照片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周长的基础。根据教材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课件形象展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有序性。
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二、说学情分析
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合作交流的能力,对长方形、周长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下共同进步。
三、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自主探究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枯燥的周长公式。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标中提到“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最终学会新知”。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最简便的探索方法。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任由学生的喜好,让思维维持在各自的水平上?不是的,算法与解题思路多样化之后,引导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想作为教师的应该在关键时候超脱具体的问题从思维的高度给学生点拨。而不是一味的由着他们“信马由缰”。
四、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两天我想给自己的照片做个小边框,可是老师不知道用几厘米的木条就够了,你们愿意帮我排忧解难吗?
[设计意图:利用轻松地谈话,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迫切欲望。]
2.引导学生说出必须知道长方形照片的周长才知道需要多少厘米木条。
3.揭示课题:长方形周长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量一量:量出照片的长和宽。
(2)小组合作,交流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汇报交流,畅谈想法。
(4)归纳比较,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可以从中选择最佳方法。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多项思维的发展。]
2.归纳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会举一反三,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后紧接着出示正方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导能力。]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活动一:你来选,大家做。
2.活动二:帮助李大爷围花圃。
3.活动三:解决正方形拼长方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动手的机会。使孩子们在画与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及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设计意图:板书点明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