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2 11: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宋 元 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过程:
4、定都: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
陈桥驿兵变(P28“相关史事”)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
先南后北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P28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夺其权(行政权):


制钱谷(财政权):

收精兵(兵权):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在地方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皇 帝
中央集权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强化皇权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好:强化了皇权
坏:中央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
1、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
3、设 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4、“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5、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6、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
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杜绝了兵变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坏:地方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减弱。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人才辈出,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具体措施 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
轻武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二、北宋政治的特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重文
轻武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二、北宋政治的特点
守内虚外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3、设 通判 ,牵制知州
4、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分内外驻屯


二、北宋政治的特点
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
A、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崇文尚武、中央集权
D、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轻武政策: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
削弱相权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最明显)
一、北宋建立
1.960年,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都城开封(东京),杯酒释兵权
2.实现中原和南方的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削弱相权(副宰相)
2.地方:重用文臣,收回兵权和财政权(通判,转运使)
3.重文轻武政策:文臣统兵,改革科举
三、北宋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评价:重文轻武有利于社会稳定,也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P33
一、辽
1.契丹族(北方),916年,耶律阿保机
2.与北宋:
(1)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北宋不败而败,辽不胜而胜;(宰相寇准)
(2)影响:维持了长久和平,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P33
二、西夏
1.党项族(西北),1038年,元昊
2.与北宋:
(1)订立和约,宋给西夏岁币,元昊向宋称臣
(2)影响:(同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