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螳螂捕蝉 1(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螳螂捕蝉 1(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6 15: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不少生动形象、蕴涵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学了哪些?
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再来品读一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新词,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会写了。
4.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1)蝉 悠闲 自由自在(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 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6.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打个“☆”。(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全对的学生举手。齐读五组词语。
二、 师讲故事、学生复述
1.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 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
2.(配乐)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3.师: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4.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
5.指名讲述、师边听边评。
6.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7.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三、设疑析文、揭示寓意
1.少年侍卫为何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
2.他不会直接告诉吴王攻打楚国的危险吗?
3.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4.谁来做一做楚王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评价。)
5.那少年究竟怎样劝说吴王的呢?
6.我们知道寓言都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的,你们现在知道这只寓言的道理了吗?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语句,在哪儿?你们真了不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明白了少年侍卫所讲故事的道理,那么,吴王明白吗?从什么地方看出的?
7.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由此,你认为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人物对比、欣赏少年
1.吴王攻打楚国可能会带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不堪设想的后果,大臣们和少年都看出来了。,也都进行了劝阻,但前者没有成功,而后者却如愿以偿。这是为什么呢?
2.少年侍卫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
3.这位少年侍卫就像《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的那位高明的哲学家一样用心良苦、不露痕迹。面对这样的少年你们想说些什么?
五、合作表演、深化体验
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
2.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同座合作,也可以下位找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合作,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自由演练。)
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准备表演,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4. 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生纷纷动笔写。)
5. 老师选择其中一位同学来作旁白,给表演的学生穿戴好王冠、侍卫服等,开始表演。
6. 激励评价。
六、链接课外、推荐名著
1.《伊索寓言》(古希腊)
2.《克雷洛夫寓言》(俄罗斯)
3.《中国古代寓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