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检测题第二章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检测题第二章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2 19: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随堂检测]
1.(2019·长沙高一检测)一个铁钉和一团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度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棉花团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影响比铁钉大
C.铁钉不受空气阻力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解析:选B.物体的轻重不影响其下落的快慢,A错;任何物体在空气中下落都受空气阻力作用,C错;由于铁钉的表面比棉花团小,受到的阻力较小,而棉花团受到的空气的阻力相对于其重力较大,故棉花团下落速度较慢,后落地,B对;重力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和物体的质量无关,D错.
2.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
解析:选C.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采取逆向思维,把四个小球的运动,等效为一个小球的运动,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T时间落地,第二个球落地的时间为2T,依次3T、4T.逆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知道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从下而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而且它们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4∶9∶16,故选项C正确.
3.(2017·4月浙江选考)拿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如图.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净,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解析:选C.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
4.(多选)(2019·广东阳东一中检测)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2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解析:选AC.由h=gt2得t==3 s
Δh=gt2-gt=25 m,v=gt=30 m/s
v== m/s=15 m/s.则A、C正确,B、D错误.
5.从离地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求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
(3)小球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
解析:(1)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h=gt2可得小球的落地时间t== s=10 s.
(2)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
h1=gt=×10×12 m=5 m
小球开始运动前9 s内的位移
h9=gt=×10×92 m=405 m
所以小球在最后1 s内的位移
h末=h-h9=500 m-405 m=95 m.
(3)小球下落一半时间即t5=5 s,其下落位移
h5=gt=×10×52 m=125 m.
答案:(1)10 s (2)5 m 95 m (3)125 m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滨州高一检测)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树上落下的树叶,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选D.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作用,选项A、B错误;从静止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空气阻力较大,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选项C错误,D正确.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解析:选B.g值与物体轻重无关,A错误,B正确;g值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大小不同,在赤道处小于北极处,C、D错误.
3.有一直升机停在200 m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每隔1 s由静止释放一个钢球,则关于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
B.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间的距离越大
C.在落地时,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速度大
D.在落地时,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速度小
解析:选B.由v∝t知,下落时间越长速度越大;由s∝t2知,下落的时间越长,下落的高度越大,又因为运动速度越大,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大,所以越靠近地面,钢球间距离越大;又因为钢球从同样高度释放,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故落地时的速度相同.B正确.
4.雨滴自屋檐静止滴下,每隔0.2 s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 m、1.26 m、0.90 m.设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二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g取10 m/s2)(  )
A.8.00 m/s         B.7.84 m/s
C.7.20 m/s D.7.00 m/s
解析:选C.因为每隔0.2 s滴下一滴,且1.62 m-1.26 m=1.26 m-0.90 m=0.36 m,由此可判定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由Δs=at2得雨滴下落加速度为a=9.00 m/s2,再由v=at,t=0.8 s,可得:v=7.20 m/s,则正确选项为C.
5.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解析:选A.由题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x=aT2可知,a==,所以B、C正确;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D正确;由于v3=v1+a·2T,故v1=v3-2aT=-2××T=,故A错误.
6.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4×10-2 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A.1.25 m B.3.5 m
C.5.0 m D.6.5 m
解析:选A.据题意,由于照相机曝光时间极短,为t=2.4×10-2 s,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近似相等,即曝光瞬间的瞬时速度为:
v=== m/s=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石子下落的高度约为:
h==1.25 m,A选项正确.
7.(2019·赣州高一检测)如图是用频闪周期为t的相机拍摄的一张真空中羽毛与苹果自由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关于提供的信息及相关数据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满足关系x1∶x2∶x3=1∶4∶9
B.一定满足关系x1∶x2∶x3=1∶3∶5
C.苹果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D.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解析:选C.由于这是局部照片,A点并不一定是起点,故不能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求解,故A、B项均错误;由Δx=at2可得:a=,故C项正确,D项错误.
8.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声速为340 m/s.g取10 m/s2,则(  )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 m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 m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解析:选D.只要相邻两滴水滴下的时间间隔超过0.1 s,人耳就能分辨出两滴水的击盘声,而与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无关(只要人耳能够听到声音).在0.1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x=gt2=×10×0.12 m=0.05 m,即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应为0.05 m,故选项A、B均错;n次响声对应(n-1)滴水下落所用的时间,所以每滴水滴下落时间为t1=,由h=gt得,g==h,故选项C错,选项D对.
二、多项选择题
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解析:选AC.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可知,甲图是实验现象,然后将斜面倾角加大,再进行合理外推,外推到倾角是90°时的情况,故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
10.(2019·成都高一检测)在不同高度同时释放两个铅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均未落地前,两者(  )
A.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落地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两铅球释放时的高度
C.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都为1∶4∶9
D.两铅球的距离和速度差都越来越大
解析:选A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为g,由h=gt2,v=gt可判断A正确;自由落体的时间由高度决定,故落地的时间间隔也由高度决定,B正确;初速度为0,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3∶5,C错误;因为同时释放,任意时刻速度相同,故速度之差为0,任意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故高度差不变等于释放时高度之差,D错误.
11.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下落至地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瞬间的速度
C.石块下落第1 s内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1 m位移所用的时间
解析:选ABD.由公式h=gt2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v2=2gh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h=gt2知只测出第1 s内的位移,不能计算出总高度,选项C错误;根据h=gt2和h-1=g(t-t′)2可知,选项D正确.
12.(2019·江苏盐城高一月考)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 m/s2)(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CD 
B.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 s
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xAB∶xBC∶xCD=1∶3∶5 
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4∶9
解析:选BC.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看到水滴似乎不再下落,知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Δx=gΔt2,则Δt== s= s,故A错误,B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C正确;根据v=gt得,vB∶vC∶vD=1∶2∶3,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进行超低空跳伞,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
10 m/s2).求:
(1)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时离地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米?
(2)如果空降兵落地的速度等于5 m/s,相当于从多高的地方自由落体?
解析:(1)设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 m/s,这种情况空降兵在空中运动时间最短,
则有v2=2gh,v-v2=2a(H-h)
代入数据解得:h=125 m,v=50 m/s
为使空降兵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
H-h=224 m-125 m=99 m.
(2)当落地速度为5 m/s时,相当于从h′高处自由落体
h′== m=1.25 m.
答案:(1)99 m (2)1.25 m
14.(2019·大连高一检测)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 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1=0.2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下落过程中,通过第一层的平均速度;
(2)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解析:(1)小球通过第一层的平均速度==34 m/s.
(2)设小球到达第一层顶部时的速度为v1,则有
h1=v1t1+gt,代入数据得v1=33 m/s
塔顶离第一层顶部的高度,
h2==54.45 m
所以塔的总高度h=h1+h2=61.25 m.
答案:(1)34 m/s (2)61.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