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这是林俊杰《曹操》中的歌词。是啊!关于曹操,可谓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一同穿越一千八百年,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短歌行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浪花淘出了这样一个人物——
在三足鼎立的政治舞台上,
他堪称一个拥有文韬武略的英雄;
在古代文学的长廊中,
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曾经叱咤风云,
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一代枭雄——曹操。
曹 操
短歌行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短歌行
一 代 雄 豪
真
实
的
曹
操
?
短歌行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晋朝建立后追尊为魏武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
统一中国北方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三曹”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文韬武略
短歌行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一天,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他感此景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
文学常识介绍
“短歌”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建安风骨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短歌行
配乐朗诵
听读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mò
duō
qì
zā
bǔ
整体感知
短歌行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字词点拨
短歌行
参考译文
面对美酒理应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宴会歌声激昂慷慨,忧愁忧思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畅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短歌行
我求贤之心如天上皓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们呢?
我忧愁由此产生,纵使今夜的情景也不能释怀。
你们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屈尊前来探望我。
我们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让人不禁怀想旧时情义。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是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都归向我。
短歌行
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听读课文,思考:萦绕在曹操心中的情感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忧)
短歌行
作者 “忧” 什么呢?让我们来深入剖析
请大家找出这首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整 体 感 知
忧
诗 眼
短歌行
思考:
1、本诗划分为几个小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
3、各小层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深入剖析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喝酒的时候应当尽情高歌,因为人的一生有多少时光呢?就好比晨露转瞬即逝,我痛苦的是逝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纵是慷慨得志的时候,我心中的忧虑还是挥之不去。用什么来排解这深重的忧闷啊?只有借助这美酒方可解脱。
短歌行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内容: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修辞手法和情感:
①设问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因为功业未就)。
③借代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酒→忧?
点评: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借代
短歌行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酒文化:
短歌行
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短歌行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些满腹才智的人才啊,总让我朝思暮想不得安宁。
正是为了你们,我才将《子衿》吟唱至今。
那些人才就像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野里悠然自得地啃食一样隐居不出。
如果你们肯赏光到我这里来,那我将奏瑟吹笙盛宴欢迎。
短歌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用典、借代、比兴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借代
短歌行
内容:
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修辞手法和情感:
(1)比兴
(2)借代:“青青子衿”
(3)引用典故,“青青子衿”出自《郑风?子衿》,传达出少女对情人绵长的思恋、爱怨与期盼交织的心情。这里,运用典故,把对贤士的思念与倾慕写得感人至深。
点评: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比兴
短歌行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短歌行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那些人才就如天空中那一轮皓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招为己用
我所有的忧虑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啊,绵绵不绝无穷无尽。
我期盼着他们不辞路途辛苦,屈驾前来探望我。
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一样。
短歌行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内容:
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修辞手法、情感: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
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点评:
前四句诗仍是写“忧”,照应第一层。
后四句呼应第二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疏星闪烁,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好几圈都没敛翅,不知道哪里才是它们栖身的地方?
高山不拒土石才能成就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能浩瀚无边。
我要像周公为见贤才连吃进口中的食物都吐出来了那样礼遇贤才,让天下的人心都归向我。
短歌行
修辞手法——比喻、用典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人才“多多益善”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
表达渴望贤才
用典
短歌行
内容:
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手法、情感: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
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
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点评: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
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
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第四层
短歌行
总 结
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主旨
求贤歌
短歌行
思考与讨论
2.这样一个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的人物,为何遭人诟骂呢?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三国演义》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小说保持一致。
1.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短歌行
3.“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短歌行
忧人才难得
忧功业未就
忧人生短暂
短歌行
忧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
研究性探讨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短歌行
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葬。
短歌行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短歌行
作 业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
同步练习
1《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诗 C、律诗 D、新乐府诗
2《短歌行》运用了一些成句,这些成句取自( )
A《离骚》 B《乐府诗集》 C《诗经》 D《周易》
3《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4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A、苍凉悲壮 B、沉郁顿挫 C、慷慨悲凉 D、豪迈悲壮
短歌行
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