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课题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识记该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人种 理解该区气候特征及成因、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运用地形剖面图说明该地区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运用资料说明该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正面临的人口、粮食及环境问题
教学建议 在分析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时,应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地形、气候特征;在分析经济特点时,要注意借助这种经济的不利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应如何发展;通过分析该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可类推我国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该如何进行整治才能做到人地协调发展;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准备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种植园经济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关资料,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的有关情况,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种植园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播放视频或图片,请同学们观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热带草原、种植园、饥饿的非洲等
第一层级 预习 情况 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预习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多媒体展示中东地区生活习俗和宗教习惯的图片或视频
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南部是南非高原,东部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偏西是刚果盆地。东部有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非洲气候大陆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可能有以下疑问: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地带性现象有哪些?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地形、河流的视频或图片
环节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文地理特征 1.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经济合作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特征是什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问题突出的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种植园经济的图片或视频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时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后果,是历史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单一的商品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重点记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其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应对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措施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
板 书 设 计 第12课时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黑种人的故乡 位置 、地形、气候、河流、重要岛屿、人种 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 矿产资源丰富、进出口、措施 人口、粮食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