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相关知识。
宏观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220——589年)
改朝换代频繁;分裂,南北对峙
大动荡、大分裂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魏蜀吴建立时间、皇帝首都及面对强大的魏国,吴、蜀两国采取怎样措施
一.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中正官,中正官负责品评人才。将读书人按才能、品行、门第等标准将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初期品评标准重视品行和才能。但是由于汉代以来世家大族势力的膨胀,后期愈来愈重视门第,逐渐成为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工具,史载“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灭魏建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完成了统一
二.东晋和南朝
南朝的政权更迭
问题思考:
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东晋南朝在政治上有何特点?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13~20℃
8-13℃
2-8° C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28页第三段归纳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null
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自然环境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社会环境
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1
1
2
2
3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青瓷尊
灌钢法
千里船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后
南宋
江南初步开发
奠定基础
南方进一步开发
完成南移
三.十六国与北朝
北朝的政权更迭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鲜卑族名片
类 别 游牧民族
姓氏特点 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
生活习惯 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政治制度 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
继承制度 父死兄即,兄死弟即(包括女人)
文 化 无文字,以图画记事
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再次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与汉族联姻
汉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30页第一段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何不同?说明了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佛教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