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5.2《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5.2《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3 08: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说课稿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这一课题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适用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说课稿共分为四个部分:
1、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中国四大地理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区域主要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了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岛屿等地形。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从宏观方面着手,为后面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省份地区细致介绍说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红壤特征及形成原因;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2)通过举例、练习,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阅读图例数据分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与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条件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3、重点难点确定依据:(1)把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是因为他们是分析解决各种案例活动的基础,是学生的知识理论准备;(2)把自然条件内部各因素之间关系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作为难点,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影响作为难点是因为关系的理清和知识体系的架构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二、说教学方法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1)教学方法:1、本课主要采用图表、数据分析法,通过一系列的老师提问并进行总结;2、在分析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南北地区对比、表格汇总对比;3、主要通过讲解法和讨论法,利用活动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2)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或多媒体动画展示,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有机集成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
3、说学法指导
1、主动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及收集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2、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地区的各种情况和特点,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全面的看待问题。
4、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以《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片观看,通过饮食来引出全国各地的生活差异,进而引出我们的主题南方地区,通过饮食背后的自然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我们生活习惯产生的原因,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状况等自然条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通过活动提问、图表分析、探讨总结南方地区的特点:
(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湿热);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水文:河湖众多,水网密布,鱼米之乡;
(4)岩土:红壤、石灰岩等岩溶和丹霞地貌;
(5)农业生产: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出产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蚕桑、鲜花、淡水鱼等。
2、经济发展大潮涌动,通过人口、交通、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的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的原因及特点,包括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如水网密布造成了发达河运等。
特点:发达的制造业、繁忙的海港、便利的水陆交通、活跃的证券交易等。
3、通过活动案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来引出学生的问题探讨。
(3)总结新课
南方地区的范围、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原因及特点等。
(4)巩固练习
让学生尽可能的列举南方的特产、文化风格、制造业类型、矿产资源等,加深同学们对南方这片土地的理解,并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5)布置作业
1、南方的五个经济特区。
2、完成地理填充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