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冰熊 1(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冰熊 1(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6 15: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冰熊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拦、伤、严、裹、独、隔、持、度、掀”9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拦、伤、严、独、持、度”6个生字;积累“严严实实、果然”等8个以上词语,句子不少于三句。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圈划找出描写给小冰熊盖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不让小冰熊融化的办法。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盖棉被原因的句子。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你认识小冰熊吗?它是用什么做的?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小冰熊是( )送给( )的礼物。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学字词。
3.接龙读课文,纠正字音。
4.在自学基础上,反馈自学情况。
(1) 读准翘舌音:伤 湿 传 持
(2) 比一比,认一认。
融( )持( )
隔( )诗( )
(3)记字形。
“裹”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说明: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反馈时,教师要把握好生字的特点,不用每个生字都面面俱到,逐一讲解,也不能放得太松,让学生自由学习,一笔带过。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时间自学之后,教师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有所侧重地进行引领和指导。如“伤、湿、传、持”在字音上要重点指导,“裹”则从字形上加以强调。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1—3节。
(1)小熊喜欢小冰熊吗?读读课文1-3节,划划句子。
(2)出示句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它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地被窝。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
(3)体会感情。
生读第一句,师引导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可用什么词表示?(爱不释手)
生读第二句,师引导小熊和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样不分离,可用什么词表示?(形影不离)
(4)读这三句句子,读出喜爱的语气。(指名读,比赛读)
(5)指导说话:你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会怎样?
小熊得到心爱的小冰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填空: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他想:( ),于是把小冰熊抱进了被窝。
说明:这一部分重点帮助学生体会小熊喜欢小冰熊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学习这三小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出体现小熊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地体会朗读,最后进行想象说话,进一步地体会这种喜爱。通过这样一个坡度地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2.学习4-6节。
(1)小熊喜欢小冰熊,却不知道如何爱护它,小熊是怎么做的?
(2)读4-6节,找出句子交流。
(3)出示句子:熊妈妈另外拿来了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边。
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冰熊盖棉被呢?再读4-6节,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4)学生交流。体会“严严实实”的意思。
(5)说一说:
熊妈妈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来是因为( )。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 ),果然( )。
这回小熊看到的和妈妈说的一样,所以用了个——果然。
练习说话:吹笛人说:“我能用笛声把老鼠引出来》”当他吹奏齐优美的乐曲时,果然( )。
生独立用“果然”说话。
说明:知道冰遇热融化,棉被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是本文要完成的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划句子——读句子——练习说话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四、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开想象,说一说。
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
小组自由准备编故事,交流。
五、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1.游戏巩固生字。
2.练习书写,重点指导:持。
说明:编故事的练习包含着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听与说的能力,合作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启发,唤起学生说的欲望。
写字仍是重点,在学生落笔前,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关注学生的写字态度、习惯和姿势的正确,及时提醒。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进行一定的交流点评。
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新。
课文要告诉孩子们一个科学知识:冰受热会融化;而棉被能隔热、保温。课文1-3节重点让学生体会小熊喜欢小冰熊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学习这三小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出体现小熊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地体会朗读,最后进行想象说话,小熊得到心爱的小冰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完成填空: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他想:( ),于是把小冰熊抱进了被窝。进一步地体会这种喜爱。通过这样一个坡度地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课文4-6节重点让学生知道冰遇热融化,棉被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是本文要完成的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划句子——读句子——练习说话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首先让学生找找小熊喜欢小冰熊,却不知道如何爱护它,小熊是怎么做的?通过朗读指导,再完成说话练习:熊妈妈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来是因为( )。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 ),果然( )。体会妈妈的做法。
七、课外拓展要创新。
学完课文,先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隔热的方法。然后对课文进行续编故事,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再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创编。编故事的练习包含着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听与说的能力,合作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启发,唤起学生说的欲望。
八、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察,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像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这堂课中中我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像力。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我将在课堂教学中继续尝试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