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造型表现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运用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2.学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欣赏观察、自助实践等方法掌握本科内容。
教具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学具准备: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画纸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分钟
组织学生上课,停止喧闹;
提醒学生拿出教材 翻到相应的课程页码;
3、 提醒学生拿出学具做好听课准备。
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自觉停止喧闹;
拿出教材翻到相应课程页码;
3、 拿出学具,做好听课准备。
语言交流
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引入
新课
5分钟
1、老师提问,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总结表现风格;
揭示主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观察图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总结;
欣赏观察、
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讲授
新课
15分钟
1、(2分钟)仔细阅读教材,对教材中的《鸭子》、《鱼》进行欣赏并提问:“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样表现鸭子和鱼的纹饰的?”
2、老师小结: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10分钟)感受作品中线条产生的对比效果
⑴、《门神》、《印第安人》对比,提问:“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老师小结: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⑵、《门神》、《牛仔裤》对比,提问:“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老师小结:黑白色块。)
⑶、让学生思考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
(老师小结:黑白对比。)
(3分钟)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中的学生作品并提问:“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
1、仔细阅读教材,根据老师的提问对着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分别用《门神》对比另外两张画,进行比较,说出特点。
4、欣赏书本中的学生作品,并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欣赏观察
比较法、
小组学习法
交流讨论法
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堂
练习
15分钟
(1分钟)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想要尝试一下吗?那你像画什么呢?
提示学生: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可以成为绘画主题的。
(2分钟)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10分钟)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2分钟)教师点评。
1、发挥想象,小组讨论,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专心联系,多和同学讨论
3、自主完成作业
交流讨论
尝试法
自主学习
让学生对本课的只是要点进行巩固和扩展。
2、进行课堂练习。
总结
2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有没得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的线条表现出变化多姿的视觉世界
语言交流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作业
安排
2分钟
多收集素材和点线面的构成图片;
预习下节课知识。
语言交流
1、巩固本节课知识
2、预习下节课知识
2.(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线描画:点、线、面
黑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