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5 消化与吸收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5 消化与吸收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3 22: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
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消化器官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
创设情景:
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根据故事思考(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 (3)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 除了上述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西瓜子到过的?
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消失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奇妙的旅行
(1)学生根据刚才珊珊吃进去的西瓜子旅行进行讨论。
(2)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展示多媒体
2.介绍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脏和肠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讨论、交流、学习分角色表演各消化器官的前后顺序和表述各部分的功能。根据学习描述一次食物完整的消化吸收过程。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教师:通过消化器官的通力协作,食物才能在我们体内被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我们的食物都如同珊珊吃进去的西瓜子一样,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就不能完全的消化和吸收,这样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好,比如在口腔咀嚼不充分,就会加重胃的工作。我们来根据不好的饮食习惯来讨论下,都有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是这样引起的?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疾病?
学生:讨论
◆活动2:倾听它们的“诉说”
1.活动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
2.交流。
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1.布置任务: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消化与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消化过程:
口腔→咽 →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重要的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脏和肠腺。
4.消化器官的功能
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
胃:暂时储存食物,消化。
肝脏:解毒功能。
胰腺:消化腺。
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
?
教学反思:引入的谜语来导出话题学生很好奇,并且又是多个谜底,他们很愿意去思考。自己感觉引入很好。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比较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小组讨论和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使他们在游戏的互动中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串联的语句叙述尚不够恰当。在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时给的图(ppt图8)有些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点生硬。对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表述的不够具体,应把学生们讨论的结果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的了解。学生复述和角色表演的时间有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