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2、5的倍数的特征
执教者
蔡旭升
课时
第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倍数知识,掌握了倍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知道数与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并具有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2、5倍数的特征,运用2、5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
难点
通过探索2、5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1、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经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掌握2、5倍数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尝试探索过程的乐趣。课堂上通过引导、观察、讨论、操作、验证的探究过程,失实现了师生知识探索互动,学生逐步尝试了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3、精心设计练习题,凸显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灵活掌握2、5的倍数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7分钟
二、合作探究,概况新知 25分钟
三、练习运用,形成技能 5分钟
师: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奇数?偶数?
2、你对倍数还有什么认识?
师:同学们都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倍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1、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在发给你的百数表上勾出2的倍数。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师: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师: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不能靠猜测,就这个问题的探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百数表,从表中把2的倍数勾出来或写出来,最后观察它们的特征。
师:验证结论。
请同学们举例多位数来验证一下。
2、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师:运用上面探究方法自己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
3、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解决并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观察下面的数进行归类:
24 35 46 50 15 80 66
2的倍数( )
5的倍数( )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
生1: 35÷5=7,35是5的倍数。
生2:单数又叫奇数,如1、3、5等,双数又叫偶数,如2、4、6、8等。
生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生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
学生独自完成。
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的双数经验中列举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说出书的页码一页单数一页是双数,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等。
1、学生选择自己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2、交流汇报。
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2、4、6、8.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1、学生举例验证。
2、学生交流:个位上是5或0
学生小组学习纠正。
利用学生已经学习倍数、奇数、偶数这些知识,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的认知,进行知识迁移。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双数,初步感知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以严谨的研究态度,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为前面已经探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会很快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课堂小结
2分钟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