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4 09: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白纸、放大镜、塑料杯、镊子、小棍、水、烧杯等。
教师演示:岩石、土壤和课件与相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看“土壤的形成”视频
1.师:土壤是怎么形成的?(生预设:岩石风化作用形成的)
师出示岩石
2.师: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至少需要几百年时间,甚至需要几千年时间,那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都有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土壤中有什么?(板书引出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设计意图:视频引出课题,再出示实物岩石,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并导出课题:土壤中有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1.师过渡:寻找的过程中,需要你们做到以下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1)小组内仔细阅读记录单里的“提示”,按“提示”操作实验。
2)小组合作探究
3)及时完成记录表
4)音乐响起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师:这些要求你们能做好吗?(生:能)就用实践操作来证明吧!取出材料,开始探究。
设计意图:实验如何操作,在记录单的提示里。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完成实验操作,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玩中学,学中玩。
2.生实验。
3.师巡视指导,拍照做记录,并把照片导入课件。
设计意图:将学生现场探究的场景用照片记录,并导入课件,在后一个环节中,再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在大屏幕上出现的一种惊喜,也是评价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认真与仔细。
4.生汇报
5.师:这组同学发现了好多,我们先把他们这组寻找到了先列出来,然后,有补充的小组再补充,好吧!
师:(用笔在记录单上划出这组学生记录的:沙、石、颗粒)土壤中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地质学家还给这些颗粒进行了分类,我们来了解下地质学家是如何分类的。(课件出示)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为4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设计意图:土壤中的微粒学生能发现,但是有几种微粒,怎么分类不清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砂砾、沙、粉沙和黏土,明白这些微粒其实是岩石风化的颗粒。
师:同学们做土壤沉积实验的时候,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按怎样的顺序分层的?假设这是一个杯子,那最底层是哪种微粒?(生:砂砾)为什么最底层是砂砾?(生:颗粒大,重)其次是(沙),再(粉沙)最上面一层是(黏土)。黏土很细,用肉眼很难分辨出它的颗粒,用小木棒取一些在手上,是什么感觉?(冰冰凉凉、黏黏)
(板书:用贴纸的方式分类:沙砾、沙、粉沙、黏土)
设计意图:通过沉积实验,加深对土壤中4中微粒的了解,再通过板书贴纸分4层,更直观体现土壤的沉积物有4层,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根据学生的记录单,教师帮忙总结出:
过渡:通过沉积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这4种微粒,再看看这组还发现了什么?
腐殖质、盐分(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就是土壤里的腐殖质。这些植物残体中还有植物的根,我们学过植物的根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水和矿物质,而矿物质就是溶解于水的,我们把矿物质溶解于水的叫盐分)(课件出示腐殖质和盐分)。
水(土壤湿湿的)。
空气(倒入水中,有气泡)。
设计意图:土壤里的盐分是看不到的,就用植物根的作用来引导出矿物质,再引出盐分的概念,让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6.播放生现场操作照片
师过渡:经过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认真的记录,我们发现了土壤是由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
三、土壤和生命
1.过渡:土壤里有这么多物质,它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我找了些资料,我们一起分享吧!
课件出示(植物的根、昆虫幼虫、昆虫、老鼠、花栗鼠、蚯蚓、细菌)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
2.土壤为它们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那土壤和人类有什么关系?(生回答)
设计意图: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课件展示土壤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土壤为生物提供食物与生存空间。再引出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使生明白土壤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从而明白土壤是地球价值的资源,要保护土壤。
四、课外拓展活动
1.师过渡:地球上的生物与土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些作家还为土壤写诗歌,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师:同学们写得如何?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通过诗歌再次渗透情感价值,更深一层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2.师: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请保护好每一寸土壤。(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沙砾、沙、粉沙、黏土(通过贴纸分层的方式板书)
水、空气、腐殖质、盐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本课的亮点:
1.视频导入,引出新课。这种方式已经比较普遍,并不算新颖,不过亮点是,这个视频既介绍了土壤的形成,又透漏了土壤中有什么,也就是对前一课起到了复习,又可以引出新课。这种视频在很多课中可以采取,针对性比较强。
课上教师没有介绍如何观察、如何操作实验来寻找土壤里有什么,而是把这些观察方法和实验操作统一放在记录单里,让学生根据要求,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做好记录。这样的方式,课堂教学不仅简单化了,还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们自己探究,学生可以在探究中玩,在玩中学。
3.教师用摄影记录学生现场实验观察操作,导入课件,在总结“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的混合物”时,播放学生的现场探究过程的照片,让学生看看自己在课堂的表现,并及时表扬学生观察仔细,记录认真。利用摄影评价学生,是我刚开始尝试的,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需要对PPT操作熟练,我还在不断学习中。
4.板书设计中土壤的微粒利用贴纸的方式分层贴,由粗到细,学生一目了然,很直观,最底层是沙砾,其次是沙,再粉沙,最细的是黏土。用彩色贴纸,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学生的印象及对土壤里微粒的理解。
本课不足:1.试课两次,时间把握不好,今天上的时候,最后还是匆忙总结结束,需要再琢磨时间分配。
记时发现,教师用了19分钟,说明教师占用的时间还是多了些,还是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生,还是时间分配上在改进。
学生发言不积极,最多的原因还是学生怕回答错误,其它什么原因还需调查清楚,在作分析。
提示:
将干燥和湿润的土壤分别倒到白纸上观察。
通过感官:手摸、鼻闻、眼看等观察。
借助放大镜、镊子等工具观察。
将湿的土壤全部倒入烧杯的水中,未搅拌时,有什么发现。
做沉积实验:用木棍充分搅拌静置,又有什么发现。
记录可以文字表达也可以画简图。
“土壤中有什么”观察记录单
方法
在土壤里的发现
肉眼或
放大镜
倒入水中
未搅拌
沉积实验:充分搅拌,静置
水中的土壤有分层吗?分几层?为什么会分层?
用小棍挑一点最上面的一层在手上涂抹,有什么感觉。
还有其它发现吗?
我们的土壤妈妈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由几寸到几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区。她的水道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在她杂色的柜台上,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从高山的崖石上冲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开放着所有的嫩茶和绿叶,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根和她紧密地拥抱。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床上,蹦跳着青蛙和老鼠,游行着蚂蚁和蚯蚓,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在她黑暗的保箱里,微生物迅速的繁殖着。
我们的土壤妈妈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由几寸到几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区。她的水道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在她杂色的柜台上,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从高山的崖石上冲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开放着所有的嫩茶和绿叶,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根和她紧密地拥抱。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床上,蹦跳着青蛙和老鼠,游行着蚂蚁和蚯蚓,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在她黑暗的保箱里,微生物迅速的繁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