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验小学 王德龙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水流对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在上节课认识了山脉的变化,大家看这两幅简笔画,你们知道它们各属于哪类山脉吗?
生:上面幼年山脉,下面是老年山脉。
师:这两种山脉形状不同体积也有变化,山脉外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将岩石由大变小甚至变成砂砾,那这些变小的岩石、砂砾又去了哪里?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或许会发现它们的去向。
组织学生齐读教材P61第一段。
通过这一段我们知道,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图片中哪些是沙洲。
(设计意图:幻灯片出示滏阳河的图片和其它沙洲图片,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激情,对沙洲有了初步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疑难质疑、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看书P61页,在教材的两幅示意图上画一画水流流动的课方向。指出那里是沙洲。提问:沙洲在河道的什么位置?
学生交流指出沙洲,并说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并猜想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沙洲容易形成的位置(河道拐弯处、河道由窄变宽处、河海交汇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指认沙洲的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完成“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的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以上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验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大家可以用实验来证实刚才的部分猜想。
教师出示试验要求。
1)、注意托盘被抬起的高度。
2)、“江水源头”的位置、水量、高度。
3)、实验中,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位置的变化情况。
4)、将喷水前的“景观”和实验后的“景观” 画下来。
5)、试着解释沙洲形成的原因,并做好汇报评比。
小组开始模拟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示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验,直观的了解了由于流水的作用才形成了沙洲以及会在什么地方形成沙洲。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和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思维敏捷,动手能力也很强。下面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并注意评分标准。
出示评价标准:实验现象解释较清楚。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较合理。有配图。
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体态自然大方。
评分人员:各组组长。
评分要求:评分人员应做到客观、公正。
小组交流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汇报实验报告。评分
老师鼓励表扬同学们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汇报评比的方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我为小组来争分
要求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回答以下问题:(每回答对一题小组加2分)
⑴、形成沙洲的沙石大多来自于哪里?
⑵、是什么力量搬动这些沙石的?
⑶、形成沙洲的地方水流有什么特点?
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⑸、沙洲的形成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⑹、沙洲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结合刚才的实验,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
2、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她又曾有“十年九改道”的历史,背负“害河”的恶名。请大家课下了解黄河的历史,为我们母亲河的温柔、美丽献言献策,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14 沙洲的形成
沙石来源 形成力量 原因 结果
上游风化的岩石 在 水的冲、搬作用下 在 中、下游水流变缓处 沙石沉积下来形成沙洲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峰峰矿区实验小学 王德龙
201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