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
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
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动物需要以食物来维持生命,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棵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整个过程中不断有物质的积累,其质量也增加了几百以至上千倍,增加的质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了土壤汁得到的。”
两千多年前 Aristotle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只是一个经验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通过2个经典实验的探究来体验光合作用发现的艰辛过程!
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真的有“土壤 汁”吗?
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2.5kg
100kg
82.5kg
99.9kg
种植
五年后
称重
1. 海尔蒙特带着什么问题研究的?
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 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3.柳树增重的原因?
4.本实验的结论?
80kg
0.1kg
水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称重
只浇水
思考:
海尔蒙特通过此实验得出柳苗的增重只是来自于水,你认为他忽视了哪些因素?
忽视了空气、光照等因素
1771年,最先用实验方法证明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的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普利斯特莱。
分组讨论(阅读材料二)
为什么加了老鼠或焟烛,植物就能生长很好了?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实验可以进行几组对照?
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蜡烛熄灭
老鼠死亡
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实验一
思考: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
实验二
植物死亡
思考:绿色植物死亡的原因?
实验三
老鼠仍活着
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三与实验一对照说明了什么?
一段时间后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产生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所需要的气体)
实验一
实验三
燃烧的蜡烛和小鼠可以从绿色植物那里得到什么?
实验三与实验二对照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
实验三
植物死亡
植物仍活着
光合作用需要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产生的气体
绿色植物从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那里得到了什么?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植物究竟更新了空气中的什么成分?
直到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光合作用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当有的人重复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时,有的成功,有的总是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
甲
乙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
(4)得出结论
(5)表达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吗?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
18世纪,荷兰的英根豪斯
把带叶的金鱼藻放在水里:阳光下,这些叶子在水里产生气泡(即产生O2);在暗处,并不产生气泡。
19世纪,萨克斯的实验
20世纪,希尔的实验
实验的过程:将植物的绿色叶片研磨过滤后,取得滤液,放到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中,阳光下的有气泡产生。
得出的结论: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水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归纳三个实验的结论
实验 结论
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后来科学家的实验
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
场所
条件
原料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
光照
叶绿体
(能量)
1、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了氧气
2、提供食物(有机物)
3、提供能量
总结
1、范·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 二氧化碳 B 水 C 氧气 D 无机盐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能说明( )
A 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 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 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
D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c
自我评价
3、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不能说明(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C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
4、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是( )
A 增加养料 B 增加氧气
C 保持水清洁 D 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D
B
5、在北方进行大棚作物栽培,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无色透明,
主要是使阳光充分
照射进来,让植物
吸收光能更好的进
行光合作用,积累
有机物。
书P92《自我评价》
《生物伴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