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练习题(一)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把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②珊瑚虫③钟乳石④智能机器人⑤蘑菇⑥恐龙化石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根向水生长
C.手碰到高温物体缩回
D.植物结出种子
3.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4.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包头市九原区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
A.选取九原区城区部分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B.选取九原区农村部分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九原区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
D。选取九原区农村和城市部分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5。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6.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为()
A.植物和动物 B.作物、家禽和家畜
C.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D.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7.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所以说杂草和水稻之间的关系是 ( )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8.下列现象中,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田的农民
C.麦田上空飞过的大雁 D.小麦田里的害虫
9.阳台上的吊兰,枝条总是向着畜外生长。影响吊兰枝条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0.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 B.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
C.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斗争
11.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秋风扫落叶
12.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 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C.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13.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林可以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其上部叶片较大利于吸收阳光,下部叶片较小利于减少水份散失。以上描述中体现了
①生物影响环境 ②生物适应环境 ③生物依赖环境 ④环境影响生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时,首先要找到变量。某同学要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该
实验中的变量是( )
A. 照 B.温度 C.湿度 D.鼠妇 量
15.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1 6.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各小组普遍出现鼠妇没有分布在遮光区,而是钻入未遮光区湿土中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应最先考虑采取的措施为 ( )
A.改进实验方法 B.修正原先假设 c.继续重复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17.下列对各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主要是水生动物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
18.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①一④分别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1 9.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兔->狼 B.草->蛙->虫->蛇
C.草->鼠->鹰 D.草->羊->狼->细菌
20.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特点是( )
A.单向传递、逐级不变 B.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循环流动、逐级增加 D.往复循环、逐级不变
2 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无机环境 B.草 C。羊 D.狼 :
22.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
A.生活环境 B.生态系统 C.生物因素 D.非生物因素
23.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了哪种生物的重要作用(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所有生物
25.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丁->甲->丙
B.四种生物体内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丙
C.乙是生产者,甲、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丙
2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7.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主体是人
B.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
C.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
D.人们可以随意调节该系统的平衡
2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大部、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大部
29.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有机汞(有毒物质)如下表,由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 )
A. D->B->C->E->A B. D->E->B->C->A
C. A->C->E->B->D D. A->E->C->B->D
30. 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一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 0分,共40分)
31.实验探究(10分)
下面是关于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部分内容,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实验中探讨的问题: 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
(2)依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假设___ _。
(3)设计方案:
①材料用具:20只黄粉虫,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 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③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黄粉虫放入纸盒中,盒中央的两侧放入数量 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min)
第二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黄粉虫数目
(5)结论: 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6)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②实验过程中对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的目的是
③实验中为什么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2只。
32.读图理解(10分)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狐等属于 ,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
。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如果大量捕猎狐和鹰,野兔和老鼠的数量在短期内会____,最后会导致
的破坏。
(4)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 。
33.资料分析(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 ,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它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一 的大部、一 一的
表面。
(2)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 、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3)“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
(4)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合理即给分)。
(5)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 (答案合理即给分)。(答一点即可)
34.综合应用(10分)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活着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且细,全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的体形可以大大减少水对它的阻力,即使在湍急的水流中,它也能运动自如。这是
(2)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旗子的“旗树”,这是____ 一。
(3)在热带雨林中,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量水分吸收到体内贮存;晴天在日光的强烈照射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蒸发大量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加。空气中充足的水汽为降雨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说明
(4)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 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水面1 50术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 ;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
(5)蛾类结茧利于自身的保护,这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然而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在它的体内。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填“绝对的”或“相对的”)。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生物练习题(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请把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D B D A C A A B B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C B B B C C D D D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实验探究(10分)
(1)光
(2)光影响黄粉虫的生活
(3)明亮 黑暗 相等
(5) 光 黑暗
(6)光 减少实验误差 避免偶然性
32.读图理解(10分)
(1)5 草→鼠→蛇→鹰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动调节能力 增加 生态系统
(4) 草 鹰
33.资料分析(10分)
(1)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2)空气
(3)非生物 太阳光能
(4)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5)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 筷子、少用塑料袋等(2分)
34.综合应用(10分)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分)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分)
(3)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2分)
(4) 缺少阳光 缺少食物
(5)适应 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