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3 13: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美观。(4分)
zī yuán( ) gòng xiàn( ) jī dì( )
diān bǒ( )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14分)
1.选择合适的字填空。(8分)
【蓝 篮】( )球 ( )天 【慨 概】 大( ) 慷( )
【莹 莺】 黄( ) 晶( ) 【姿 资】 ( )势 ( )料
2.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 )土地 一( )山峰 一( )松针
( )的土地 ( )的怀抱 ( )的叹息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是( )。
A.铁锹(qiū) 菜畦(qí) B.肆虐(nüè)璀璨(cuǐ)
C.威胁(xié) 矿产(guàng) D.耙地(bā) 盘踞(jù)
2.下列对说明方法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地球又像是一个巨人,地壳是他的皮肤。(打比方)
B.在那里,一年中的每一天,白天和黑夜都一样长。(打比方)
C.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的情况进行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列数字、作比较)
D.云能预示天气。比如,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举例子)
3.下面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响亮口号
B.《浪淘沙》的作者刘禹锡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怀
C.《三黑和土地》一诗语言质朴,极富乡土色彩,与主题吻合
D.《青山不老》一文主要写了一位山野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的故事
4.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彩”指的是:青、赤、白、黑和( )。
A.绿 B.金 C.蓝 D.黄
四、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14分)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6分)
不是……而是…… 不但……还…… 一……就……
(1)生存( )需要意志和气质,( )需要友谊。
(2)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
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农民( )有了土地,( )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2.根据句子所强调的意思在括号里写一个字。(4分)
(1)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 )
(2)在山上定点、测绘,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谷山。 山( )
(3)拿着瓜,一口咬下去,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瓜( )
(4)外面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雷声(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诗句。(2分)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飄动。

4.《书湖阴先生壁》中,赋予山水人的情感,将景物描写得温柔多情的诗句是:
, 。(2分)
五、阅读下面公交站牌完成题目。(5分)
小芳家住永兴镇。周日,她和同学们约好7:30出发去百花山,她们希望尽可能多玩一会儿。请你帮她选择最恰当的公交车。
1.小芳最好乘坐 路公交车。(2分)
2.选择这路公交车的原因是
。(3分)
六、课内阅读。(9分)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选文是从 和
两方面表达出这个观点的。(4分)
3.第②段的“至少”可以删去吗?说说理由。(3分)

七、课外阅读。(16分)
土地
①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②虫子差点儿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③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沿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电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拋撒出来,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④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⑤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莱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⑥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 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⑦那才是人类 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2分)
(1)(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 )
2.读第⑤段最后一句话,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4分)


3.第⑦段“伟大的苏醒”具体指什么?用“ ”画出来。(2分)
4.题目“土地”的两个深层含义分别是( )和( )。(4分)
A.生命的根基 B.文化的源泉 C.农业的意义 D.远古的秘密
5.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4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忧虑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D.作者从自己种菜的小事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本文“以小见大”的特征
八、习作表达。(30分)
如图:乌云密布,是要下雨了吗?雾霾之下,蓝天去哪儿了?这幅漫画反映出了当下人们生活环境面临的困境,引人深思。
你关注了哪些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我们该如何改善赖以生存的环境?请你写一份关于环保的倡议书,反映一下现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用字规范,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资源 贡献 基地 颠簸
二、1.篮 蓝 概 慨 莺 莹 姿 资
2.示例:片 座 根 肥沃 温暖 痛苦
三、1.B 2.B 3.D 4.D
四、1.(1)不但 还 (2)不是 而是 (3)一 就
2.(1)美 (2)险 (3)甜 (4)大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1.892
2.首班车发车在7:30前,而且从永兴镇到百花山只有三站地
六、1.我们很难移居别的星球
2.在很大范围内没有第二个适宜居住的星球 科学家们的移居设想很难实现
3.不可以。“至少”限定了范围,删去之后就会破坏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七、1.(1)历历在目 (2)若无其事
2.人们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3.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4.A B
5.B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