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4 08: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条件: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北京)与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 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代表具有广泛性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会议主要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主要内容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副主席朱 德 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 澜高 岗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6、采用公元纪年。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7、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责。此后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职责: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代表产生)省、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代表产生)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选出代表产生)选民间接选举人 民 当 家 作 主省、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 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共同纲领》与54年宪法补充完整下列表格,明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区别。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建立依据:
(1)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3)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各民族大团结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
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
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
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
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
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
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
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
门巴、珞巴、基诺。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自治县布图2.确立过程:
(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措施: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意义: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1840191919491956 民主革命时期
(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A2.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B.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
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B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5.下列文献中,首先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