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17: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 造纸术的发明
1 背景: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甲骨、金石到简帛
甲 骨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青铜器
丝 帛
竹简
动脑筋
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新闻速读(质脆、书写不流畅)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造纸经验,在105年,改进造纸工艺。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蔡伦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名人信息卡
姓名:蔡伦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
成就:
东汉时期
改进造纸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
蔡 伦
②这种纸叫“蔡侯纸”
① 原料:
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
③ 优点:
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一、造纸术的发明
3 造纸术的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影响: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论丛史出: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侯纸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放眼世界:
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
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3、造纸术的传播和意义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是蔡伦最先发明纸的吗?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在监督造纸
蔡伦被封龙亭侯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那一年?
东汉和帝年号
公元105年
材料研读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想一想: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课后活动2
第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名人信息卡
姓名: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医学家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二、张仲景和华佗
《伤寒杂病论》
1、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2、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实践出真知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成就:
成就:
地位和影响: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前身为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始于2002年。
新闻链接
韩医申遗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国道家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
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
保护文化遗产,不容有失!
中医传承
官方努力
自200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5年11月,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该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八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规模大、规格高。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
神医—华 佗
华 佗 -----东汉
人物:东汉末年名医华佗 。
成就: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刮骨疗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名人信息卡
姓名: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
成就:
汉武帝时期
史学家
著《史记》
三、历史巨著《史记》
内容:
作者:
西汉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三、《史记》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想一想:
2、《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3、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怎样看待这句话呢?
即是史学巨著(纪传体史书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4.在创作体例上,这部书有何贡献?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 《史记》被鲁迅誉为什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这部史书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如何?
史学地位: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地位:
这部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
1、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54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三年后,获赦。司马迁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史记》。
想一想:
司马迁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见贤思齐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正直不屈、
百折不挠
敢于直言、
不畏权贵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问题思考
史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四、道教与佛教
老子
太上老君
张陵
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
太极拳
炼制丹药
①东汉末年
②张角、张陵
看谁答得快!
1、道教兴起于何时?它的创始人是谁?道教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③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篇
动脑筋:
道教为什么要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
支 持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看谁答得快!——道教篇
2、对于道教的兴起,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3、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道教?
教义:
创立背景:
1、道教的兴起
东汉末年 ,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四、道教和佛教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
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创立过程: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你能说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佛教元素呢?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西游记》
古印度
西汉末年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1、佛教的发源地是哪儿?
2、佛教在何时已传入中国?
3、佛教是通过哪一途径传入中国的?
丝绸之路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
传播过程:
起源:
2、佛教的兴起
基本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四、道教和佛教
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佛教的教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传播原因:
提倡和扶植
1、对于佛教的传入,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2、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3、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提倡转世轮回,,宣扬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当时正处于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如一根浮木,给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以精神安慰,生存动力。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小 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东汉
改进造纸术
造纸鼻祖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外科圣手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学
宗教
1.国家统一
2.经济繁荣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
学富五车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D
B
8、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D
C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
B
小试牛刀
B